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心血管外科中高危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加。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医师亟需一个量化的评估体系对病人的围术期危险性进行术前评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评分系统是最经典的危重病人病情和预后评估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40 ~ 70岁,体重指数18 ~ 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参麦注射液组(S组).麻醉诱导后S组静脉输注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入250ml生理盐水),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转机前输注完毕.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于术前3d、术后3、7、14 d进行MoCA评分(<26分为发生POCD),记录术后14 d内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3d比较,C组术后3、7d、S组术后3d时MoCA评分降低(P<0.01);与C组比较,S组术后3、7d时MoCA评分升高,POCD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改善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 kg,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 μg/kg组(S1组,n=44)、0.6 μg/kg组(S2组,n=43)、0.8 μg/kg组(S3组,n=38)、1 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 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 min(BIS 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 min(T5)、3 min(T6)、5 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4.
地尔硫卓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对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控制效果。方法 :动态观察1 2例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期间使用地尔硫卓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的变化。结果 :各时点HR值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肿瘤探查中MAP与麻醉前相比 ,从麻醉前的 (1 1 .7± 1 .7)kPa上升到 (1 4 .3± 2 .4)kPa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无临床意义 ;CVP从麻醉前的 (0 .86± 0 .31 )kPa上升到术毕时的 (1 .1 6± 0 .54)kPa ,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对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 ,使用地尔硫卓静注以控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效果确切 ,且容易实施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线粒体内膜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w)特异性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二氮嗪30μmol/L组(B组)、二氮嗪1(30μmol/L组(C组)、二氮嗪100μmol/L+Mito-KATP特异性阻断剂5.羟葵酸100μmol/L组(D组),各组神经元每天给予相应药物预处理1h,连续3d,继而缺氧4h复氧24h,观察神经元的活力、凋亡率、Bax和B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其它3组比较,C组海马神经元活力增强,凋亡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100μmol/L二氮嗪预处理通过改善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失衡,降低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海马缺氧复氧神经元产生了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下肢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96例限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实验组术中持续IPC,促进血液回流,术后持续IPC至患者下肢活动.2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IPC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随着腔内介入治疗学和影像医学的发展,一种微创心脏外科学技术——“一站式杂交”手术应运而生。该手术方法具有微创、切口小、无体外循环、不断胸骨、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我院采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临床效果满意,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针法颈丛不同剂量阻滞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6月~1998年8月采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局麻药不同剂量12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19例,女性101例,年龄22~43岁。手术时间1~2小时,甲状腺腺瘤108例,甲状腺囊肿12例,无高血压病史。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和东莨菪碱0.3mg。患者平卧,头转向健侧,常规皮肤消毒,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后0.5cm进针,触及C4横突回抽注射器无血和脑脊液,…  相似文献   
10.
目前,心血管外科高危病人的比例逐渐增加,临床治疗亟需一个量化的评估体系对病人围术期危险性进行评估。1989年,Parsonnet等首次建立了一个针对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Parsonnet),提供了一个可以量化而且较为客观的评测标准。此后,临床上又相继出现了多个评分系统,其中较为知名的是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本文现对Parsonnet及EuroSCORE模型的应用作一比较分析,以讨论其在我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预测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