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成人Still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2岁。2008—0707因周身红斑20d余,关节肿痛10d第一次入院。患者20d余前进食龙虾后出现周身红斑,团块样,色鲜红,稍高出皮肤,按之褪色,外院诊为“荨麻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经髂后下棘与髂结节连线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女各30例)导入mimcs15.01进行三维重建,从骶骨耳状面长轴与S1、S2、S3椎弓根中轴的交点置入螺钉。测量各螺钉与冠状面夹角α及水平面的夹角β。结果 (1)3根螺钉在髂骨翼外侧的穿出点在髂后下棘与髂结节的连线上(2)α、β角分别为男:α1(13.6±3.7)°、α2(4.3±1.8)°、α3(10.0±4.4)°;β1(19.1±5.3)°、β2(9.5±4.1)°、β3(4.0±1.5)°。女:α1(12.4±3.4)°、α2(4.5±2.1)°、α3(10.7±4.0)°;β1(17.5±4.6)°、β2(10.0±4.1)°、β3(3.7±1.5)°。结论经髂后下棘与髂结节连线上确定的进针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基于GQI的弥散成像方法,对小脑的纤维束进行重建和显示,为小脑疾病的影像诊断进行解剖学和技术上的探索。  方法 首先把10例脑连接组项目的磁共振弥散数据导入DSI-studio软件,然后依次用该软件中的GQI(Generalized Q-sampling imaging)成像技术和流线算法(streamline algorithm)对与小脑有关的纤维束进行重建和显示。  结果 (1)在DSI-studio软件的二维和三维界面中显示了小脑三对脚的位置和交叉情况;(2)显示了小脑3对脚与脊髓、延髓、脑桥、中脑、端脑等的连接情况及其主要纤维成分。  结论 应用GQI技术可以对小脑白质进行重建和显示,为小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技术和结构学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单切口与传统双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6例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54例, 女52例;年龄48~82岁[(67.2±8.4)岁]。60例行改良单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术(改良单切口组), 46例行传统双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术(传统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与踝功能评分(FAOS)、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行走时间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6~52个月[(37.4±9.5)个月]。改良单切口组手术时间为(51.6±7.4)min, 术中出血量为(16.6±3.9)ml;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72.8±7.5)min、(32.9±5.2)ml(P均<0.01)。两组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FAOS、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  相似文献   
5.
贾飞飞  冯乐玲  汪海清  任皓旸 《浙江医学》2018,40(22):2490-2491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跟骨骨折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7年3至9月收治的采用FTS护理跟骨骨折患者5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1、2、3d疼痛评分(数字评估法)。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TS护理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基于三柱理论的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的28例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平均37.2岁(18~65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根据Myerson三柱分型理论分型:内侧柱损伤(A型)1例,中间柱损伤(B型)4例,内侧柱合并中间柱损伤7例,三柱损伤16例。内侧柱融合7例,中间柱融合4例,内侧柱+中间柱融合17例。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改善情况,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为35.6个月(18~60个月)。AOFAS的中足评分由术前(43.1±4.1)分(32~62分)升至末次随访时(84.1±7.4)分(78~94分),VAS评分由术前(5.7±1.3)分(6~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0±0.9)分(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例患者伤口均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伤口渗出,经换药后获得延迟愈合。无患者出现腓深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患者于融合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结论基于三柱理论的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ECM过度沉积而发生的.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又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为甚.我们通过TAA( thioacetamide,TA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探讨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对胶原纤维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显示和分析岛叶与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边缘系统和丘脑等的连接情况.方法:联合应用DSI-studio和Brian Suite软件对20例脑连接组项目的T1加权数据和磁共振弥散进行处理,通过纤维束重建、脑结构配准、纤维束连接分析等过程,分析岛叶与脑其他结构连接情况.结果:Brian Suite软件生成的脑连接分析图中可见左右两侧岛叶与额叶、顶叶、颞叶、边缘系统、丘脑、基底核均有联系.通过三维纤维束重建,可见连接岛叶与其他脑区的纤维束有钩束、下额枕束、外囊、上额枕束、弓状束等.结论:通过成人脑岛叶与其他脑区纤维联系的研究,可为后续岛叶相关功能和临床研究提供结构和方法学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红细胞参数明显异常的患者30例,根据分析其干扰因素分为四组:冷凝集组7例、严重溶血组13例、脂血组8例、高白细胞组2例,分别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进行处理,纠正前后红细胞参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高白细胞组例数太少,未作比较。结果分析严重干扰红细胞参数的原因并加以适当纠正措施,可以使红细胞参数更加接近真实结果。结论应重视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各组标本采取纠正措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