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86例,其中应用药物治疗的43例患者为参照组,行腹腔镜下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治疗后,相关激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月经正常率、排卵率及妊娠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旁腺素(PTH)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FGF23在CKD进展中与矿物质代谢相互关系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波动在4~96ml/(min·1.73m2)CKD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测定外周血FGF23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CKD患者血FGF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ogPTH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LogFGF23及血磷在CKD4,5期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CKD1~2期组与CKD3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四组间血磷(r=0.54,P<0.01)、LogPTH(r=0.61,P<0.01)及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r=0.32,P<0.01)与LogFGF23均呈显著正相关,而eGFR(r=-0.64,P<0.01)与LogFGF23呈显著负相关;(3)FGF23甲旁亢组值(4372.25±1996.66pg/ml)较非甲旁亢组值(2943.99±1981.21pg/ml)明显升高(P<0.01),LogFGF23与LogPTH仅在甲旁亢组中显著正相关(r=0.569,P<0.01),而LogFGF23与1,25(OH)2D3仅在非甲旁亢组中显示正相关(r=0.437,P<0.05);两组中LogFGF23与eGFR均显著负相关,但与血磷间均有正相关性;(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年龄、血清白蛋白、活性维生素D3、eGFR及"有甲旁亢")与LogFGF23有相关性(P<0.05)。结论:(1)血FGF23水平在CKD早期已高出正常,并随着肾功能减退不断升高,在终末期异常升高。(2)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血磷水平显著升高并刺激FGF23生成增加,高FGF23水平与继发性甲旁亢发生相关。(3)年龄、活性维生素D3、肾功能状态、营养状况及有无"甲旁亢"均能影响血FGF23水平。  相似文献   
3.
5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探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IN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53例AIN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等.结果 肾活检病例7 965例,确诊为AIN的53例(占0.67%),其中11例(占20.75%)合并基础肾小球疾病.分析53例AIN的病因,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32例(占60.38%),其中抗生素导致的AIN 14例,占DAIN的43.75%.感染导致的AIN 10例(占18.87%).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肾衰竭49例(占92.45%)、镜下血尿33例(占62.26%)、贫血31例(占58.49%)、蛋白尿31例(占58.49%)、白细胞尿17例(占32.08%)、发热14例(占26.42%),少尿14例(占26.42%)、皮疹4例(占7.55%)、关节痛3例(占5.66%)、嗜酸细胞增高2例(占3.77%).病理表现示肾小管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轻重不等,合并有基础肾小球疾病者有肾小球损伤.共有16例(占30.19%)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除1例患者在肾活检结果出来前死亡外,其余52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好转出院时32例(占60.38%)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例肾功能好转摆脱透析,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亡.结论 AIN常见的病因为药物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血尿、贫血、蛋白尿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不同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心血管手术治疗且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按90 d是否死亡和90 d内RRT治疗天数(≤14 d,15~90 d,>90 d)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90 d死亡、90 d透析依赖、90 d延迟摆脱透析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0例患者,平均随访400 d。其中90 d死亡114例,90 d生存且14 d内摆脱透析37例,90 d生存15~90 d内摆脱透析46例,90 d生存且透析依赖13例。多因素Cox回归显示: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HR=1.029,95%CI: 1.013~1.045,P<0.001)、术前血清肌酐低(HR=0.993,95%CI: 0.987~0.998,P=0.008)、CRRT前APACHE Ⅱ高评分(HR=1.043, 95%CI: 1.004~1.084,P=0.028)、CRRT前SOFA评分高(HR=1.130, 95%CI: 1.052~1.213,P<0.001)、CRRT前脓毒症(HR=2.327, 95%CI: 1.591~3.403,P<0.001)、CRRT前过低的舒张压(HR=0.979,95%CI: 0.963~0.996,P=0.013)。90 d存活患者透析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较低的eGFR(HR=0.962,95%CI: 0.940~0.984,P<0.001)。90 d存活患者中延迟摆脱透析的危险因素有血清白蛋白低(OR=0.837,95%CI: 0.717~0.977,P=0.024)、机械通气时间长(OR=1.434,95%CI: 1.175~1.749,P<0.001)、CRRT前尿量少(OR=0.739,95%CI: 0.623~0.876,P<0.001)。 结论心血管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90 d死亡与高龄、CRRT前疾病的严重程度、脓毒症和过低的舒张压有关;90 d存活患者透析依赖与患者术前较差的肾功能有关;90 d存活患者延迟摆脱透析与血清白蛋白低、机械通气时间长、CRRT前尿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例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33 pmol/L,血钙水平<2.55 mmol/L,钙磷乘积<65,根据iPTH水平使用帕立骨化醇1~18 μg治疗,于每次透析治疗后给药,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10、12周测定患者的iPTH、血钙、血磷水平.结果 13例患者的血清iPTH水平在治疗后第2、4周已开始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后第6周开始,iPT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2周时下降至(46.68±38.06) pmol/L,与治疗前(78.30±52.13) pmol/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第2、4周血钙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第4周时血钙水平升高尤为显著(P<0.01).经调整帕立骨化醇剂量后,治疗后第6周患者的血钙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使用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俞香宝  邢昌赢  胡建明  毛慧娟  孙彬  曾鸣 《江苏医药》2007,33(11):1084-1086
目的 探讨ATN-ISI 和APACHEⅡ评分模型对评价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衰竭(ARF)预后的作用.方法 行HD的ARF患者172例,采集HD前24 h内最差生理参数作为ATN-ISI和APACHEⅡ模型的评分指标,以出院时患者死亡或存活为预后指标.结果 全组死亡110例,病死率63.95%;≥65岁组病死率(38/46,82.61%)明显高于<65岁组(72/126,57.14%,P<0.01);全组ATN-ISI评分(0.58±0.28)分,死亡组(0.72±0.23)分,显著高于存活组(0.32±0.15,P<0.01);APACHEⅡ评分(26.41±8.81)分,死亡组(30.27±7.67)分,显著高于存活组(19.52±6.18,P<0.01).两种评分明显正相关(r=0.81,P<0.01).结论 ATN-ISI评分简单、生理参数易采集.ATN-ISI与APACHEⅡ评分均能较好反映ARF者HD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T2DM合并有肾脏疾病、有完整的肾活检病理资料的1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肾活检时血清CysC中位数水平分为血CysC水平>1.54 mg/L组(n=57)和血CysC水平≤1.54 mg/L组(n=56), 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无肾脏终点事件累积生存率, 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及阈值效应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肾脏不良预后的关系,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CysC联合肾小管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总体及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不同肾病分期患者中对肾病预后的诊断价值, 以及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评估血清CysC对T2DM患者3年内的肾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血清CysC≤1.54 mg/L的患者比较, 血清CysC>1.54 mg/L的T2DM患者肾功能较差、贫血更重且维生...  相似文献   
9.
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作用原理和针灸应用技术的科学.是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和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其在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实验针灸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作用原理和针灸应用技术的科学,是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