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30岁。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67%)、心悸多汗(44%)、视物不清(33%)及肉眼血尿(28%)为主要临床症状。尿儿茶酚胺(CA)和(或)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者16例,阳性率89%。经B超、CT、MRI及膀胱镜等检查,肿瘤位于膀胱7例、腹主动脉旁5例、肾门4例、脐尿管1例、盆腔1例。结果 18例中行肿瘤切除术15例,探查术3例。病理诊断良性16例,恶性2例。5例术后3个月~10年复发。结论 尿CA和VMA测定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式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式方法,应用强生可视性穿刺套管,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45例.结果4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35~95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15~50ml,平均25ml.1例腹膜损伤.术后住院5~8d,平均7.5d.随诊1~24个月,平均15.5个月,除5例失访外,B超检查肾囊肿无复发.结论闭合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肾癌786—0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将NS398分别以25、50、100、150和200μmol/L的剂量加入细胞中,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NS398作用肾癌786—0细胞24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增高,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P〈0.05。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通过生长抑制、诱导调亡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NS398作为活疗和预防肾癌的有效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环氧合酶2(COX-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OX-2抑制剂NS398作用肾癌细胞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肾癌786-0细胞进行培养,将NS398分别以25,50,100,150及200μmol/L的剂量加入细胞中作用24及48h后,MTT法检测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24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的情况,EIA法测定细胞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COX-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NS398作用肾癌786-0细胞24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增高(P<0.05);NS398可抑制PGE2释放,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结论:NS398通过诱导凋亡来抑制肾癌786-0细胞的增殖;NS398诱导肾癌786-0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降低肾癌786-0细胞PGE2的合成,减少前列腺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来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  相似文献   
5.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开放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UPJO患者222例.男155例,女67例.平均年龄29(13~75)岁.病程6个月~4.5年,平均27个月.临床表现为腰腹部胀痛173例、尿路感染19例、腹部包块12例、肉眼血尿7例,体检B超检查发现11例.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85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18例、纤维条索或迷走血管压迫19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提示不同程度肾积水;IVU检查215例,其中肾积水轻度29例、中度115例、重度61例,患肾不显影10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37例及CT尿路造影检查19例,均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22例均手术,其中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91例、纤维条索或迷走血管切断19例、患肾无功能行肾切除12例.结果 191例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者随访6个月~8年,平均38个月,B超及IVU检查提示患侧肾实质明显增厚,尿路通畅.肾积水完全消失127例,轻度肾积水58例、中度积水6例;患者腰腹胀痛,腹部包块,尿路感染及肉眼血尿症状消失;7例术前SCr为146~203μmol/L者术后复查均<133μmol/L.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为UPJO病例的标准术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2 d于2007年7月入我院.入院行CT检查示右肾下极占位病变,大小约6.8 cm×4.6 cm,CT值28~34 Hu,增强后见不规则强化,CT值159 Hu,肾癌可能性大(图1).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膀胱嗜铬细胞瘤主要临床症状为排尿时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血尿、心悸、多汗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尿CA和VMA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肾上腺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自发性肾上腺出血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1例自发性肾上腺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 结果  1 0例仅表现为患侧腰痛 ,1例为输尿管癌术中发现肾上腺肿物。肾上腺功能均正常。B超检查 1 1例 ,3例表现为囊性肿物 ,其内可见点状、分隔样强回声 ,7例表现为低回声肿物 ,1例输尿管癌术前肾上腺B超正常。 1 0例CT扫描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清楚低密度病灶 ,CT值 34 .7~ 85 .0HU ,>50 .0HU者 6例 ,其中 1例可见液平面 ;增强CT扫描 3例 ,肿物无强化。MRI检查 3例 ,显示肾上腺区不均匀肿物 ,T1加权像为等信号 ,T2加权像为低信号。行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 6例 ;行部分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 5例。术后病理为肾上腺髓质内出血 ,血肿外包绕肾上腺组织。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随访 7个月~ 8年 ,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 结论 B超、CT、MRI可以帮助诊断自发性肾上腺出血。双侧肾上腺出血、腰腹痛症状明显、单侧肾上腺出血但血肿 >5cm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行部分肾上腺及血肿切除术 ,尽量保存血肿周围健康肾上腺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肾孟输尿管癌细胞增殖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1例肾孟输尿管癌PKC,PCNA,MDR—PGP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PKC阳性表达率为61%,T2/T3期与T1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G2/G3级与G1级比较有明显差异(P<O.05)。PCMA Ⅲ/Ⅳ级与I/Ⅱ级表达、T2/T3期与T1期比较均有显差异(P<O.01),G2/G3级与G1级比较有明显差异(P<O.05),同时发生多器官癌明显高于单发肾孟输尿管癌(P<O.01)。MDR-PGP阳性表达率为63.4%,T2/T2期表达明显高于T1期(P<O.05),G2/G3级表达显高于与G1级(P<O.01)。PKC、MDR—PGP阳性表达,PCNA增殖指数高,术后再发膀胱癌明显高于阴性表达和PCNA增殖指数低(P<O.01)。PKC与PCNA表达显相关(P<O.01)。PKC与MDR-PGP表达明显相关(P<0.05)。PKC,MDR-PGP阳性表达,PCNA增殖指数高5a生存率分别低于阴性表达和PCNA增殖指数低(P<O.05)。结论 PKC与肾孟输尿管细胞癌增殖和多药耐药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肾孟输尿管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浸润、进展密切相关 ,我们利用膀胱癌动物模型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 70处理后大鼠膀胱肿瘤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防止大鼠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雄性大白鼠 32只 ,7周龄 ,饲养室每天光照 12h ,多碳水化合物饮食 ,0 .0 5 % 4 羟丁基亚基硝胺(BBN)代饮用水。 2 0周后分为两组 :对照组 16只 ;实验组 16只 ,TNP 4 70 (武田制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 ) 30mg(15mg/kg)每周两次腹腔注射。每组分别于 2 1、2 2、2 3、2 4周各处死大白鼠 4只 ,取膀胱癌组织。以CD31作为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