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2组。A组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采用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为观察组;B组38例患者伴有骨量减少,采用传统实心椎弓根镙钉技术,为对照组。2组患者减压、融合等手术方式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对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模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0±6.4)月。A组纳入患者36名,置入镙钉279枚,平均(7.8±3.8)枚,其中骨水泥强化镙钉195枚,平均(5.4±2.7)枚,强化椎体101个节段,检出各型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共53个,渗漏率为52.4%。B组纳入患者38名,置入镙钉210枚,平均(5.5±3.2)枚。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筛查。统计分析筛查阳性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并探索Adams前屈试验阳性与ATR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18 980人,其中阳性者1 011人,总体阳性率为5.33%,男性阳性率(4.77%)显著低于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白族>彝族>汉族>其他民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不同等级学校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高中>初中>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民族中女性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其中汉族和彝族中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中男性15岁时阳性率达到高峰(8.76%),女性14岁时达到高峰(11.39%);彝族中男性14岁时达到高峰(7.25%),女性12岁时达到高峰(9.03%)。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级:73.19%为脊柱侧凸Ⅰ度,23.05%为Ⅱ度,Ⅲ度仅3.76%。可疑侧凸部位以胸段为主,占比51.43%。当ATR≥2°时,Adams前屈试验即可呈阳性。结论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达5.33%。彝族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峰期较汉族有所提前。需尽快完善我省脊柱侧凸筛查防治体系,并全面开展脊柱侧凸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模拟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CVR)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以1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CT为基础,使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2,UG8.0等软件建立,优化俯卧位严重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与患者原始资料的几何相似性以及力学有效性。利用模型模拟PVCR术。结果成功建立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有效。利用模型完成PVCR术模拟。椎体切除后,断端在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有移位趋势;术后矫形棒应力值区间为:0.0050214e~7 ~0.045217e~7 Mpa,应力值最大区域为截骨区及上下2个椎体,其应力值为0.045217e~7 Mpa,应力最小为端椎区域,为:0.0050214e~7 ~0.025121e~7 Mpa。螺钉应力值区间:3.1108e~7 ~2.7961e~8 Mpa,其中切除椎体的上位椎体凸侧第1枚螺钉应力最大,为2.4577e~8 Mpa。术后端椎区域T2/3及T7/8、T8...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畸形(severe spinal deformity,SSD)患者中,椎管内神经轴异常(intraspinal neural axis abnormalities,INAAs)及颈段发育异常(cervical abnormalities-CAs)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性,以期降低矫形术中及术后医源性神经并发症的风险。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诊治的SSD患者(冠状面Cobb角超过90°,和/或矢状面Cobb≥90°)。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术前记录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结果 108例患者中,44 (40.7%)例患者发现INAAs。最常见的INAAs是脊髓空洞,(16/44,36.4%)。17例(15.7%)术前有异常的神经病学体征,其中15例(88.2%)检出INAAs。对检出INAAs及未检出INAAs的2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后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的发生率是51.9%(56/108),包括28例(25.9%)颈段INAAs (CINAAs)和35例(32.4%... 更多  相似文献   
6.
刘洲  解京明  毕尼 《医学综述》2014,(2):274-276
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由于内固定器械置入、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等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的不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及早进行纠正和补救,因而可有效地降低脊柱畸形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传统的唤醒方法发展到今天比较完善的诱发电位监护技术。该文就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予以综述,并介绍近年来IONM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术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4年10月至2014年7月共86例,行PVCR治疗的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分析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以及最近随访中获得的脊柱全长X片来评价PJK的发生情况,并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与PJK相关的10个危险因素,然后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PJK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 11例患者发生PJK。单因素比较的结果显示以下7个变量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X2),切除椎体位置(X3),脊柱侧凸伴后凸畸形(X4),上端融合椎(X5),术前胸椎后凸(Pre-op TK)≥40°(X7),术前腰椎前凸≥60°(X8),病因(X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X3 (OR=15.94),X4 (OR=12.10)和X7 (OR=10.39)与PJK独立相关。PJK组... 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伴发Chiari Ⅰ型畸形(Chiari ⅠI malformation,CM1)和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脊柱侧凸患者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2015年6月收治23例伴发CM1和SM的脊柱侧凸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10~39岁(16.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对主弯矫形的意义及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应用PVC治疗的4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所摄标准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片,在冠状面将畸形主弯划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及主弯下段。采用标准Cobb角测量方法分别对术前、术后主弯及主弯各分段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主弯及主弯各分段Cobb角的变化、计算主弯各分段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主弯段椎弓根置钉情况及切除椎紧邻上下椎体的置钉情况与矫形率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110.1°±18.1°,术后平均减小59.1°±16.4°(P<0.05),主弯矫形率为(54.1±12.2)%。其中,主弯中段平均减小28.1°±14.7°(P<0.05),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为(49.1±27.3)%,主弯上段平均减小15.7°±13.1°(P<0.05),对主弯矫形贡献率为(25.2±16.6)%,主弯下段平均减小15.3°±12.4°(P<0.05),对主弯的矫形贡献率为(26.3±22.6)%。主弯上、下两段的矫形度数及矫形贡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切除椎的相邻的上下椎体至少各置入一枚椎弓根螺钉的患者有22例,该组患者主弯中段的矫形度要明显优于上、下椎体无钉的24例患者(P<0.05)。同时发现主弯节段置钉比率与主弯矫形率密切相关(r=0.82,P<0.05)。结论:主弯中段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最大,主弯内椎弓根螺钉置钉数对矫形起重要作用,尤其在切除椎的邻近椎体置钉对脊柱矫形及重建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不包含半椎体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对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test, 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外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男11例,女13例,年龄11~45岁,平均(18.9±8.0)岁;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s角平均(80.6±29.2)°(42~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终末随访24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