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抗凝患者行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 顺序选择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抗凝患者(NB组)和非抗凝患者(CSEA组)各30例,抗凝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非抗凝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输液量、局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与手术,两种麻醉方法成功率均为100%。麻醉后,NB组患者比CSEA组患者的血压平稳(P<0.01);NB组无需应用升压药,CSEA组有7例静注盐酸麻黄碱;NB组术中平均输液量少于CSEA组[(878±68) mL vs (1226±269) mL,P<0.01];NB组、CSEA组患者每例使用罗哌卡因的量分别为150mg和15mg。NB组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并发症,CSEA组术后8例发生恶心呕吐,5例因尿潴留而导尿。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可以完全满足抗凝患者大隐静脉剥脱加高位结扎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2.
毕严斌 《山东医药》1994,34(11):23-23
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就术后低氧血症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作一分析讨论。 一、资料与方法 随机取10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其中男66例,女34例,70岁以上7例,平均年龄50.7岁。全部采用硫喷妥钠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普鲁卡因、芬太尼静脉滴注,加安氟醚吸入全麻。手术种类:胃Ca根治或胃大部切除术28例,肝Ca切除或肝动脉插管术30例,胆道联合术21例,门脉高压断流或分流术10例,胰头Ca根治术或内引流术5例,胃空肠吻合术6例。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高血压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术期高血压甚为常见,需要麻醉医师对有关抗高血压治疗、危险性估计、是否适宜手术,以及高血压与低血压治疗等问题作出临床判断,必须警惕可能并存的左室舒张期功能不全和冠脉储备减退等问题。 1 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 有关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占手术病人总数的发病比例、高血压与手术种类的关系,以及对高血压的预防措施等问题,各家报道不一致,这与当前尚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有关。若以血压超过21.3/12.0kPa为标准,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在腹主动脉手术为57%,外周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围术期麻醉管理的经验。方法 25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术中采用氯胺酮40~50 mg、咪唑安定1~2 mg、琥珀胆碱50 mg依次静注行麻醉诱导。间断静注芬太尼5~10μg/kg、阿曲库铵0.3~0.5 mg/kg,持续静注丙泊酚3~5 mg/(kg.h),间断吸入七氟烷1%~3%维持麻醉。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2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气管插管前及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7±11)、(89±13)mmHg,心率分别为(85±12)、(83±13)次/min,P均〉0.05。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3min,体外循环时间86~230 min。术后1周死亡1例,6个月内死亡3例。体外循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分别有19、25例使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8例出现室颤,均除颤成功。4例放置起搏器。21例泵入前列腺素E1或伊洛前列腺素和(或)吸入一氧化氮(NO)。5例泵入硝酸甘油。结论术中良好、恰当的麻醉诱导与维持及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心脏移植麻醉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44~77岁,体重43~93 kg,ASA分级Ⅱ或Ⅲ级.开胸打开心包,待血液动力学稳定5 min时(T1),以0.25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于T1和输注完毕后10min(T2)时记录HR、MAP、CV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SV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CI,并计算变化率(△HR、△MAP、△CVP、△SVR、△SVV、△SVI和△CI).△HR、△MAP、△CVP、△SVR、△SVV与△SV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SVI≥25%为扩容有效的标准,绘制HR、MAP、CVP、SVR、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CVP、SVI、CO和CI升高,SVRI和SVV降低(P<0.01),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VR与△SVI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 0.480(P< 0.05);△CVP、△MAP、△SVV与△SVI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V的诊断阈值为8.8%,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579(0.346 ~ 0.812).结论 SVV不能准确地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7.
8.
围术期高血压处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对130例择期手术病人于麻醉期间作心电监测,其中男79例,女51例,40岁以下20例,61岁以上42例。75例采用静脉普鲁卡因、芬太尼全麻,55例采用硬膜外或臂丛、颈丛阻滞。术前 EKG 正常者40例,异常者90例。结果(一)EKG 术前正常的40例中术中发生心律失常有11例(27.5%),术前异常90例中在术中又异常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麻黄碱纠正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脐动脉血气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产妇40例,年龄26~34岁.无妊娠合并症,无胎儿异常,足月单胎妊娠.腰麻后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30%).先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 500 ml,向左侧提起子宫,抬高产妇下肢纠正低血压.3 min后,低血压有效纠正者24例(对照组),无效者16例给麻黄碱10 mg静推(麻黄碱组,必要时追加麻黄碱10 mg).胎儿娩出尚未出现第一次呼吸之前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一段脐带,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心率、恶心呕吐及胎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心率、恶心呕吐及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脐动脉血PO2、PCO2、pH、碱剩余(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剂量麻黄碱可安全用于治疗腰麻引起的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母体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