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单纯骨粉组、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每组18只。麻醉后在大鼠左侧胫骨前部、胫骨结节下1 cm处磨除5 mm长的骨块缺损(包括髓腔),余留后侧1/3骨皮质和腓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按分组分别植入Bio-Oss骨粉、Bio-Oss骨粉复合BMP-2、Bio-Oss骨粉复合BMP-2/VEGF。术后2、4、8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行X线检查、HE染色、CD31免疫组化。结果 X线检查、HE染色显示术后2周时各组新骨形成极少,4、8周时骨粉/BMP/VEGF组新骨形成最多,骨粉/BMP组次之,单纯骨粉组最少。术后2、4周时,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细胞数目最多,单纯骨粉组最少,骨粉/BMP组居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单纯骨粉组CD31阳性表达较前增多,但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表达较4周时有所下降。结论 Bio-Oss骨粉复合BMP-2和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io-Oss骨粉及只复合BMP-2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间室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肌肉坏死,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5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通过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及如何更合理地使用这两种方法.方法 84例腕管综合征,轻度型21例,中度型48例,重度型15例.非手术治疗45例,手术治疗39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对轻度型、中度型病例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48%、85.00%,2~3年后部分轻、中度型病例的非手术治疗不能阻断病情发展,改手术治疗(5例).重度型病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 轻、中度型腕管综合征可首选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再行手术治疗.重度型病例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疗与关节松动疗法联合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热疗与关节松动疗法联合治疗的36例Colles骨折内固定术后4周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热疗治疗的42例Colles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4周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0%,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Colles骨折患者给予热疗与关节松动疗法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关节疼痛,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自体肌腱重建的50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测试受试者双侧腘绳肌等长肌力、EMD结果。结果:术后两组半腱肌EMD均较健侧增加,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显著较少(P<0.05),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ACL重建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电机械延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避免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的腘绳肌肌力下降以及电机械延迟情况,保证了膝关节的活动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上肢长骨干采用带锁髓内针或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治疗的患者63例。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治疗,将其分为带锁髓内针组30例与形状记忆合金组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出现伤口感染率、发生骨不连几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形状记忆合金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带锁髓内针组(P〈O.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形状记忆合金组患者发生骨不连情况明显低于带锁髓内针组(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综合评价其形状记忆合金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带锁髓内针组(P〈O.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内固定治疗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具有抗弯曲力强、抗扭转作用明显以及固定牢固等优点,且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发生骨不连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内固定方式。故运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内固定不适为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后缺血-再灌注对甲床组织的损伤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于右后肢根部上止血带,于缺血30、60、90、120 min再灌注1 h后剥离甲床组织。分光分析法检测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TNF-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甲床组织缺血30 min后再灌注SOD活力、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改变(P〉0.05)。与缺血30 min比较,缺血60 min后再灌注甲床组织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但缺血90 min与120 min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可以诱发甲床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术后指甲畸形的主要致病机制,SOD的减少和TNF-α表达的升高是导致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时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探讨其在中型脑损伤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肢骨折组、中型脑损伤组、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共4组,分别建立中型脑损伤和骨折模型,术后第2、4周拍X射线片,拍片后处死大鼠,取血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F-2和PDGF水平。结果 X线片结果显示4周后中型脑损伤组和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骨折处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而对照组和单纯四肢骨折组骨折线清晰。与对照组比较,中型脑损伤组和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血清IGF-2和PDGF的浓度均显著性地升高(P<0.01),与2周时比较4周时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所恢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四肢骨折组(P<0.05)。中型脑损伤组与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之间血清IGF-2和PD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四肢骨折组之间血清IGF-2和PDGF的浓度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型脑损伤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血液中IGF-2和PD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两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25例,接受传统钢板治疗的21例。对其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患者Ne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指标方面,接受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Neer评分: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方法的优良率为88.0%,优秀率为68.0%;传统钢板方法优良率为57.1%,优秀率为19.0%,两者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优于传统钢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在门诊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单纯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抬高伤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d肿胀缓解的有效率为93.33%,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肿胀缓解的有效率为56.67%,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48.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奥司明片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