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疼痛的中枢敏化机制.方法:3~4周龄、体重250 ~ 350 g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CP/CPPS模型组,构建模型成功后运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分析CD4+T细胞亚群L5~S2脊髓的...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是医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水平决定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为指引,通过高效使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着重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核心的各项教学环节,着力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四种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制度建设和细化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17β-雌二醇联合去势建立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检测膀胱逼尿肌蛋白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膀胱的表达。方法取2月龄 SD 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单纯17β-雌二醇组、单纯去势组、17β-雌二醇联合去势组。HE 染色判定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建造成功后,采用 SP 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 检测6组大鼠膀胱组织肌动蛋白(α-actin)、肌球蛋白(MLC 2)及高分子量钙调素结合蛋白(h-cad)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联合去势组中α-actin、MLC 2、h-cad 蛋白表达增多,Western blot 显示α-actin 在各组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单纯17β-雌二醇组、单纯去势组联合去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LC 2、h-cad 在各组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17β-雌二醇组、单纯去势组、联合去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actin、MLC 2、h-cad 表达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前列腺炎排尿相关症状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SD大鼠前列腺平滑肌细胞(PSMCs)BKCa通道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其在CAP中的意义。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A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去势加雌激素注射方法诱导CAP模型,体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并纯化PSMCs,细胞经膜电位敏感的荧光染料DiBAC4孵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动态定量观察激活BKCa通道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结果: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激活BKCa通道使CAP组与正常对照组PSMCs细胞膜均发生超极化,两组效应均能被BKCa通道特异性阻滞剂Iberiotoxin(IbTX)阻断而减弱。但CAP组超极化幅度明显减低,两组细胞超极化效应引起的DiBAC4荧光强度变化值分别为18.78±2.92、38.85±7.10(P<0.05,n=20),经IbTX作用后两组细胞DiBAC4荧光强度变化值分别为1.61±0.46、6.12±1.32(P<0.05,n=2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AP组SD大鼠PSMCs细胞膜BKCa通道介导的超极化效应明显减弱,可能导致其对膜电位的调节能力及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引起CAP盆腔疼痛综合征及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1G3期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初次行TURBT治疗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肿瘤、并规律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49例患者资料。其中行二次TURBT治疗的患者19例(观察组),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间肿瘤复发率差异、残余肿瘤存在与否,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结果二次电切后发现5例(26.3%)有残余肿瘤,3例(15.9%)有肿瘤分期的升高,其中1例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8~18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有3例(15.9%)肿瘤复发,对照组13例(43.3%)肿瘤复发。结论二次TURBT可切除残存肿瘤,更准确了解肿瘤分期情况,是确定患者是否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重要依据,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9月收住的65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在B超引导下完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其中29例为Ⅰ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Ⅰ期组),36例为Ⅰ期穿刺引流后行Ⅱ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Ⅱ期组)。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Ⅰ期组术后发热9例,高热4例,菌血症1例,肾周感染2例;Ⅰ期结石清除率为75.8%,结石残余7例(5例1cm);造瘘管留置时间为(5.69±1.51)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8±1.97)d,总住院时间为(14.46±4.47)d,总住院平均费用为(20 134±3 930)元。Ⅱ期组术后发热6例,高热2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石清除率为88.9%,结石残余4例(均1cm);总住院时间平均为(19.53±5.65)d,造瘘管留置时间为(11.17±1.63)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9±2.54)d,总住院平均费用为(28 261±3 191)元。比较造瘘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肾切除、大出血、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Ⅰ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留置造瘘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通过有效的术前准备,注意术中操作细节,对选择性结石性脓肾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开放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例开放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32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拔管时间等的差别。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5.77±3.85)min和(99.78±4.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89±4.11)mL和(13.47±2.36)mL;术后镇痛分别占88.46%和0.94%;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08±0.25)d和(7.19±0.29)d,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分别为(29.23±1.54)d和(19.66±1.0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拔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淋巴管结扎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8岁.左侧23例,右侧20例.肿瘤直径2.0~6.5 cm,平均3.5 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改开放,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80 ml,1例患者因术前即有贫血,术后输血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6.5 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细胞癌,随访2个月~5年余,1例术后1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死亡,1例术后2年出现肝转移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证,通过改良的手术方法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确保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