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对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健康维度总分为(48.18±10.69)分,心理健康维度总分为(26.11±17.57)分,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患儿化疗不良反应越重、照顾者为女性、未获得捐赠、家庭收入水平越低,照顾者的生理健康水平越低;照顾者为女性、文化程度越低、职业状况为无业或农民、照顾时间越少、家庭收入水平越低、睡眠时间越少,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且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儿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寄生虫性肝脏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对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仍显不足.单纯多发肝囊肿与多囊肝病的鉴别诊断需结合家族遗传史、囊肿数目、是否合并多囊肾、有无分隔及B超检查特点;单纯单发肝囊肿与肝内胆管囊腺瘤的鉴别需结合影像学特点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治疗上,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囊性疾病的治疗,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具体选择仍需依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个体化、多样性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肝静脉剥夺术(liver venous deprivation,LVD)是近年来两步法肝切除最新开展的手术方式,以联合应用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和肝静脉栓塞(hepatic vein embolization,HVE)的方式来达到使残余肝脏(future liver remnant,FLR)快速增生的目的。LVD相比于之前开展的单纯PVE和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在达到了FLR迅速增生的同时,对病人造成更小的损伤,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远远低于ALPPS。这也使得更多的肝脏恶性肿瘤病人获得了R0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28岁。以黑便、呕血19h为主诉于2012-05-20入院。5月19日10时如厕时排黑便,量约100mL。5月20日3时再次排黑便量约800mL并出现晕厥,家属唤醒后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在急诊室呕血4次,呈鲜红色并混有血块,每次量约500mL,收缩压最低20~30mmHg(1mmHg=0.133kPa),伴有意识不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了近三十年,从仅以病灶切除为目的的不规则肝切除到规则肝切除,从非解剖性楔形切除到解剖性肝切除,再到现在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提出与应用,随着腹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善、新技术的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长足发展,精准腹腔镜肝切除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本文现将精准腹腔镜肝切除体系的建立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7月27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110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3%,例次现患率4.72%;下呼吸道(42.31%)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49.82%,一联用药84.52%,二联用药15.12%;预防用药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44.25%),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33.06%。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p38MAPK/NF-κB)是否参与了脓毒症所致的内皮细胞凝血功能障碍.方法 选取22例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8名健康人血浆刺激HUVEC 60 min作为阴性对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阳性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检测p38MAPK和NF-κB的磷酸化.结果 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水平(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55.68±89.74比5.00±0.47,P<0.01).与20%的健康人血浆比较,用20%的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HUVEC后,组织因子(TF,μg/L)于180 min时达高峰(5.87±0.14比1.25±0.11,P<0.0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μg/L)于120 min达到高峰(9.59±0.07比3.59±0.06,P<0.01)并随后下降.用20%的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HUVEC后p38MAPK和NF-κB发生活化,p38MAPK的活化早于NF-κB(2 min比5 min);加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39063后,NF-κB的磷酸化和核移位受阻.结论 p38MAPK/NF-κB转导通路在脓毒症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血栓形成(PVST)是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术后血栓形成及机制至今未明确。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脾切除术后PVST的几个系统性和局部性危险因素。系统性危险因素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局部危险因素主要与脾脏特征有关,如脾脏重量和脾静脉直径。脾切除术后PVST发生的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的损伤(Virchow三联征)方面来探究脾切除术后PVST发生机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手术器械不断进步、手术流程的逐渐规范化,越来越多的小肝癌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肝切除治疗。与大肝癌相比,术中小肝癌更容易进行操作,小肝癌无疑是学习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最佳选择。但由于缺乏标准术式、术中大量出血难易控制以及术者学习周期较长等问题阻碍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本文结合实践体会,从病人的选择、肝脏肿瘤识别及定位、肝门血流阻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术野的暴露、切线及切除范围、肝实质的离断技术等方面,就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难点及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筛选本院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收治的脓毒症成年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参照2004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每日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入ICU 24 h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两组间PLT变化则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3.28±68.87) h比(249.21±269.86) h,(3.58±1.16) d比(14.54±3.63) d,均P<0.05];且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比37.50%,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ICU治愈率(87.50%比68.75%)、28 d生存率(81.25%比6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而对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