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右美托咪啶和舒芬太尼辅助表面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OSAS患者3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32 ~ 58岁,体重75 ~ 10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舒芬太尼组(S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2组均应用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注射1%丁卡因3 ml.S组经60 s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给药后3 min开始实施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1μg·kg-1·min-1 10 min时开始实施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气道阻塞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后3 min内MAP和HR的最大值,计算MAP和HR的变化率、RPP> 22 000以及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纤支镜通过鼻后孔、窥视会厌、气管插管成功时、气管插管后1 min、气管插管后3 min时记录灌注指数(PI)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h随访患者,记录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D组气道阻塞评分、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PI、Ramsay镇静评分、MAP变化率>30%、HR变化率>30%、RPP> 22 000、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舒芬太尼比较,右美托咪啶辅助表面麻醉用于OSAS患者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不抑制呼吸,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组病例对非器质性病变引起头昏、头痛、阵发性心动过速、胸闷、不明原因高血压以及腹痛等患者,在脊柱两旁敏感、压痛区给予封闭、按摩治疗,症状消失,治疗满意.从发病学说和作用机制上加以总结。“脊柱旁病”探讨与治疗(附50例浅析)@梁治$贵州贞丰电力医院!562200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6岁,身高160 cm,体重46kg,无手术、外伤史,主诉右下腹痛1年,B超发现盆腔肿物后5 d入院。查体:口唇紫绀,杵状指,颈静脉无怒张,右侧胸壁下部隆起,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可触及震颧,胸骨右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两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 胸片示:心脏复杂畸形,镜面右位心;心电图示:左房心律;右房、右室扩大;心脏超声示:复杂先心病(右位心,单心室,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组),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即刻S组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 L/h;D1组、D2组、D3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05,0.5,5μg/(kg·min),各组均持续输注2 h。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用平衡木法和引体实验测定各组大鼠运动功能,干湿质量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1组、D2组、D3组大鼠运动功能均显著下降(P均0.05),脑水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D1组、D2组、D3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D1组对IL-1β的抑制作用强于D2组和D3组(P均0.05),D2组和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D2组、D3组对TNF-α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5μg/(kg·min)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有关。5μg/(kg·min)右美托咪定未显示出显著的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气管插管镇静效果的比较。方法 OSAS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28~60岁,体质量80~11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4 ng/mL组(S-Ⅰ组)和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6 ng/mL组(S-Ⅱ组)。2%利多卡因混合1%丁卡因咽喉喷雾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注射1%丁卡因3 mL。各组达血浆靶浓度后开始实施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后3 min MAP和HR变化率。SPO2、PI(灌注指数)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插管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Ⅰ和S-Ⅱ组MAP变化率>30%及HR变化率>30%显著低于C组(P<0.05)。SPO2:S-Ⅱ组T1显著低于T0(P<0.05),且与C与S-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I:S-Ⅰ和S-Ⅱ组T1-4与T0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S-Ⅰ和S-Ⅱ组T1-3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amsay:S-Ⅰ和S-Ⅱ组T1-4时刻均显著高于T0(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憋气、呛咳及恶心发生率C组均显著高于S-Ⅰ、S-Ⅱ组,插管知晓各组间差异(P<0.05)均有显著性。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0.4 ng/mL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满意且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戚翔  梁治  张韫辉  边庆虎  刘悦  董振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829-1831
目的七氟醚或异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组)和I组(异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组),每组18例;在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切皮即刻(T2)、打开硬膜后1h(T3)、打开硬膜后2h(T4)、呼吸恢复(T5)这6个麻醉不同时点,记录2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停止吸入麻醉药至呼吸恢复所需时间。结果S组和I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比I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术毕苏醒较快,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前3 h静脉输注丙泊酚90 mg·kg-1,首次剂量(总剂量的1/3)15 min内推注,剩余剂量持续输注1 h。脑缺血再灌注后于0, 12, 24, 48 h和7 d取材。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的组织学分级和神经元密度, 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GLT-1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分级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及丙泊酚对照组所有动物均为0级,脑缺血模型组有5只动物均为Ⅲ级。丙泊酚+脑缺血组中3只动物的组织学分级为0级,2只动物为Ⅰ级。假手术组及丙泊酚对照组神经元密度分别为185±12及(181±11 )mm-1。模型组中锥体细胞几乎全部死亡。与脑缺血组相比,丙泊酚+脑缺血组神经元密度为(125±14)mm-1,说明存活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同一时间点的假手术组相比, 脑缺血后12 h,GLT-1的表达显著增强(0.31±0.03 vs 0.38±0.04), 随后逐渐降低,在脑缺血后7 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19±0.03 vs 0.29±0.04)。丙泊酚对照组GLT-1的表达保持在较高的水平(0.47±0.05),直到7 d才降至假手术组水平0.29±0.03。在再灌注后24和48 h时,丙泊酚明显逆转脑缺血造成的GLT-1表达的下降, GLT-1表达分别为0.45±0.04 vs 0.29±0.04和0.47±0.05 vs 0.27±0.04(P<0.05),在7 d时与假手术组相当。结论 丙泊酚可保护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抵御缺血打击,并上调了大鼠海马CA1区GL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梁治  戚翔  付征  韩建民 《河北医药》2012,34(11):1616-16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15例。U组麻醉诱导后恒速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后,再以1000U.kg-1.h-1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即刻(T1)、旁路血管开放时(T2)、术毕(T3)、术后8h(T4)监测MPAP、PCWP、SVO2、PVR等指标并计算出P(A-a)DO2、RI、QS/QT、VD/VT、Raw、PVR及CL等指标。并于相同时间点及术后24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结果与T1比较,2组在T3,T4时P(A-a)DO2、RI、Raw升高,T2~4时PVR升高、CL降低,在T2,T3时IL-6、CD11b/CD18表达升高,T2~5时TNF-α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在T3~4时P(A-a)DO2、RI、PVR降低,在T2~4时VD/VT、OI降低;在T2时CL升高(P<0.05或<0.01),U组在T3时IL-6、IL-10浓度降低,T2~5时TNF-α浓度和CD11b/CD18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升高,减轻肺损伤,达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治  徐雪  戚翔  姜明德  薄立军 《河北医药》2012,34(9):1300-1301
目的 观察可视喉镜在声带肿物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声带肿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德国Kawe喉镜)(A 组)和可视喉镜组(Glidescope可视喉镜)(B 组),每组30 例.2组以咪达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和丙泊酚全麻诱导.观察2组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同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T3)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B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A 组(P<0.05);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 组(P<0.05);(2)与B组比较,A 组患者T2、T3时间点HR、SBP和DBP 增加显著(P<0.05);(3)A 组患者术后咽部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可视喉镜可安全用于声带肿物患者气管插管术,可减轻损伤组织,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对循环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困难气道患者行经鼻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择期手术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1),舒芬太尼组(S组)血浆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6μg·L~(-1),达用药时间后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插管。记录麻醉前(T_0)、FOB通过后鼻孔(T_1)、窥视会厌(T_2)、插管成功即刻(T_3)、插管后1 min(T_4)、插管后3 min(T_5)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于T_0、T_3、T_5时点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浓度。术后24 h随访患者,记录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和气管插管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_0时比较,S组T_1~T_4时心率增高(P<0.05),D组T_5时心率降低(P<0.05),T_1~T_5时D组心率低于S组(P<0.05)。与T_0时比较,S组T_1、T_2时SpO_2降低(P<0.05),且低于D组(P<0.05)。D组各时点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组皮质醇在T_3时高于T_0、T_5,且与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D组气管插管知晓率低于S组(P<0.05)。结论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插管,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插管应激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