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扩展技术是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而上颌快速扩弓是常用的腭扩展技术之一.早在1860年Angel[1]就提出可以通过打开腭中缝来扩大上颌骨.早期的正畸医生一直对此表示怀疑,直到1961年Haas[2]提出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的青少年来说,通过上颌快速螺旋扩弓器可以打开腭中缝从而扩大上颌骨.由于腭中缝到青春发育高峰期后才完全钙化融合,一旦患者错过生长发育高峰期,通常女性一般超过12 ~13岁和男性超过14~15岁,上颌快速扩弓的效果就不明显了[3].  相似文献   
2.
1本刊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办的口腔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双月刊,每逢双月28日出版。主要对象为各地口腔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科研、预防、管理人员及研究生、大学生等。2本刊面向口腔医学界征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应用、口腔医学教育以及口腔技工工艺、医技、口腔护理、有关边缘科学等方面的论著、经验总结、文献综述、短篇报道、病例讨论、技术交流、方法介绍、病案报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方面的稿件。专家论谈和讲座类稿件主要为约稿。本刊采用彩色印刷,文稿可用彩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正畸减数第一磨牙的临床疗效,并就减数第一磨牙的相关矫治原则、间隙关闭情况及第三磨牙的建(牙合)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我科近10年完成的14例减数第一磨牙矫治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矫治前后模型的PAR指数和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后磨牙间隙关闭、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进行评价;并通过曲面断层片,初步评价第二磨牙的牙根吸收和牙槽骨的改建以及第二磨牙和前磨牙的牙根平行状况.结果 14例患者平均疗程(29.5±4.3)个月,PAR疗效分析显示治疗后变差或无改变0例,改善5例,明显改善9例,提示拔牙间隙关闭满意,牙(牙合)关系良好;软组织侧貌协调,面型满意;曲面断层片显示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第二磨牙牙根及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 减数第一磨牙病例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的支抗设计和严谨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霍邱县病残儿的主要病情特点,为本地开展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参加霍邱县病残儿鉴定且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的患儿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1例病残儿中,男性所占比例为90.0%(226/251),农业户籍所占比例为86.1%(216/251)。遗传性疾病131例,前5位是智力低下和聋哑症(并列),先天性心脏病、孤独症、先天愚型和原发性癫痫(并列);非遗传性疾病120例,前5位为脑性瘫痪、脑发育不全、意外伤害、恶性肿瘤、继发性癫痫。结论本县农村病残儿所占比重大,男性比例远大于女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为智力低下、聋哑症和先天性心脏病。非遗传性疾病主要为脑性瘫痪、脑发育不全和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5.
1931年BroMbent发表著名论文“一种新的X线技术及其在正畸学上的应用”以来,X线头影测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早期的X线头影测量主要局限于硬组织,而忽视了软组织在面部美学中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软组织侧貌覆盖厚度在各个部位变异较大,不是均匀地覆盖在硬组织之上,使得硬组织的形态结构不能完全反映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组织分析方法及测量项目越来越多,1985年Bishara分析了各种软组织分析方法,总结出常用的六项软组织测量项目,他在对软组织侧貌形态进行纵向研究过程中,就应用这六项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得出较好的结果,本文以西安市112名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半,利用计算机作为测量统计手段,对Bishara分析法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研究,得出各项指标的正常值,以供临床和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用线阵列CCD器件与半导体激光器配合,构成非接触位移检测器,再配合机械二维扫描运动,实现对诸如牙齿表面等复杂三维曲面进行三维数字化的方法,并对计算机接口电路、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 Cbfα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pCMV-Osf2瞬时转染至体外矿化诱导的HDPSCs中,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Cbfα1蛋白的表达变化.将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与pCMV-Osf2分别共转染至细胞中,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诱导后的HDPSCs中少量表达Cbfα1,在瞬时转染Cbfα1后,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中,并且在转染48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bfα1可明显增强6 个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以pGL3-P-505~+86启动子活性增强最为明显(P<0.05).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DMP1基因启动子-505~+86 bp区存在Cbfα1的结合位点.结论: Cbfα1可上调人DMP1基因转录活性,是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DMP1基因启动子序列-199~-185 bp区可能是Cbfα1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9.
人体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据报道,人体棘球蚴病在流行区的发病率达1.5%-10%,我国仅青海、新疆就有20—30万病人,是危害人类健康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下颌改良扩弓器,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末期中重度牙列拥挤伴牙弓狭窄的青少年患者,探讨矫治前后下颌牙弓和WALA嵴宽度的变化.方法 对29例10~15岁中重度牙列拥挤伴牙弓狭窄的青少年进行下颌扩弓,下颌为改良式网状支架扩弓器,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矫治.矫治前后制取模型,采用Andrews关于牙弓,WALA嵴的定点方法测量下颌牙弓及WALA嵴宽度,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矫治完成后,下颌牙弓和WALA嵴宽度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均以第二前磨牙区扩大最多,其次是第一前磨牙区、磨牙区,而尖牙区最小,矫治效果良好.结论 下颌改良扩弓器结合固定矫治对下颌中重度拥挤伴牙弓狭窄青少年患者的矫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