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面罩和喉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6):鼻咽通气道-面罩组(M组)和喉罩组(L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和芬太尼2.0μg/kg,保留自主呼吸,意识消失后扣上面罩,吸入2 L/min氧气和3%七氟醚,BIS值50 ~ 60时,L组置入2号喉罩,M组经左鼻腔置入鼻咽通气道并扣紧面罩,连接麻醉机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BIS值40 ~ 60.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min、成功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切皮即刻、切皮后3 min、拔出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测定MAP、HR、PETCO2和SpO2,记录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成功情况、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比较,插管、拔管时M组MAP、HR降低,置入鼻咽通道时间较短且一次性置入成功率(100%)明显升高,患儿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易于建立人工通气道并可维持自主呼吸,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还可明显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喉罩自主呼吸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肱骨近端骨折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30例、超声组(U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S组)30例。US组采用C4、C6横突阻滞,U组、S组均采用颈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结果 US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U组及S组(P<0.05)。US组麻醉操作时间为(4.5±1.5)min,明显少于U组(6.1±1.2)min及S组(10.8±2.7)min(P<0.05)。US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0.6±1.5)min,明显少于U组(15.6±1.3)min及S组(18.0±1.6)min(P<0.05)。US组麻醉维持时间为(720±115)min,明显多于S组(508±101)min(P<0.05);与U组(715±11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S组(P<0.05);与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可缩短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术后双侧TAP分别注射0.25%、0.20%、0.15%罗哌卡因1.5mg/kg,并使用PCIA。观察和记录术后4、8、12、24和48h产妇VAS评分。并记录产妇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发生TAP相关并发症(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A组产妇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点A组和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组和B两组产妇对镇痛满意率明显增加、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产妇未发生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感染出血、局麻药误入血管及局麻药中毒等TAP相关并发症。结论 0.20%以上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阻滞使用广泛,而肌间沟入路是臂丛神经阻滞最常采用的方式,若用传统的阻滞方法常出现尺神经、肌皮神经阻滞不全。目前我们采用三处异感法肌间沟入路,发现可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0岁,身高165 cm,体重63 kg.2015年8月21日因外伤致左髋部、会阴部肿痛及活动障碍3h后急诊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频率22次/min;HR 110 次/min;BP 90 mmHg/57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淡漠,四肢皮肤湿冷.  相似文献   
6.
高龄病人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很大风险,近年来我们使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高龄病人麻醉中的血压进行调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85-97岁,ASA评级Ⅱ-Ⅲ级。术前合并有高血压16例,冠心病8例,心电图异常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在短小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估计1h内的日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组(面罩组)和喉罩组.记录诱导前(T0)、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1)、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4)、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5) MAP、HR、PET CO2、SpO2、RR和VT;记录插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从麻醉开始至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时出现体动、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以及术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患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维持稳定的RR、VT和PETCO2,T2、T5时喉罩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面罩组(P<0.05),插入鼻咽通气道时间明显短于插入喉罩的时间(P<0.05),一次性插入鼻咽通气道的成功率高于一次性插入喉罩的成功率(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喉罩组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短小日间手术能够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苏醒迅速,在日间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浓度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高龄心脏病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均选择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注入0.25%等比重布比卡因2~2.5 ml。结果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无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低浓度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高龄心脏病患者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能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围手术期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和心律失常,肿瘤摘除后又可使内源性儿茶酚胺急剧下降,引起严重低血压,休克等循环功能紊乱,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较大。现将2003-2005年我院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癌切除手术中减少异体输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Ⅰ组)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Ⅱ组)。Ⅰ组患者全麻后先进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然后进行低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3~5cmH2O,肝实质切除后将CVP恢复到正常。手术结束时计算患者总失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和术中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Ⅰ组患者的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的人数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尿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切除手术中联合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手术中异体血的输注,节省库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