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早期局部动脉内溶栓药物及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药物。方法47例不同时间窗患者给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及罂粟碱,术后判断溶栓疗效,评价时间窗及药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89.36%,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72.34%,6~8h和6h以内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无差异。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是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最佳适应症是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时间窗应以螺旋CT灌注检查的半暗带作为真正的时间窗依据,原则上可掌握在6~8h以内,术中联合应用尿激酶及罂粟碱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实施高位硬膜外阻滞时的效能、安全性,其血药浓度对呼吸、循环、血气参数的影响,我们应用碳酸利多卡因行高位硬膜外阻滞23例。观察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择期(ASA Ⅰ~Ⅱ级)实施乳房手术的病人23例,其中乳腺癌根治术11例,隆乳术12例,平均年龄38.40±9.50(26~50)岁,平均体重56.50±6.50(45~65)kg。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对照组)5例,用2%盐酸利多卡因10ml加0.9%生理盐水10ml稀释成1%的盐酸利多  相似文献   
3.
资料和方法选择妇科门诊手术217例。年龄17~62岁,体重41~82kg。手术种类:人工流产185例,取环术11例,诊刮术8例,巴氏腺切开术8例,外阴整形术3例,输卵管通水2例,手术时间4~22分钟。术前常规禁食水,开放静脉后先静注芬太尼1μg/kg,阿托品0.5mg,3分钟后于60秒内静注异丙酚1,5mg/kg,  相似文献   
4.
近年颅脑外伤已成为常见的急诊手术之一。由于大多数病人病情危重,除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外,常常伴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还可能伴有其他复合伤,如麻醉处理不当可加重病人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甚至造成永久性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近1~2年我院应用气管插管 全麻下对117例急诊颅脑外伤病人实施手术治疗,现将我院117例病人的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患者的麻醉与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9年1月~2011年1月52年间79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麻醉与管理。结果痊愈69例,成功率87.34%,死亡10例,死亡率12.66%。结论①麻醉诱导前,血气胸患者应先作胸腔闭式引流,对危急患者生命的张力性气胸,用无菌器具迅即扩通胸壁创口后即刻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供氧;②不主张用肌松药和正压通气快诱导,并作好紧急开胸准备;③失血性休克应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扩容;但合并肺损伤者须适当限制入量;④对咳血或疑有肺、支气管损伤者,应插双腔气管导管;⑤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管理;⑥合并多脏器损伤尤其是肝、肾损伤,对麻醉药物的耐量低且代谢缓慢,术后苏醒期延迟,酌情晚拔管并需呼吸机支持充分供氧;⑦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进行良好的术后镇静镇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患者的麻醉与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9年1月~2011年1月52年间79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麻醉与管理。结果痊愈69例,成功率87.34%,死亡10例,死亡率12.66%。结论①麻醉诱导前,血气胸患者应先作胸腔闭式引流,对危急患者生命的张力性气胸,用无菌器具迅即扩通胸壁创口后即刻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供氧;②不主张用肌松药和正压通气快诱导,并作好紧急开胸准备;③失血性休克应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扩容;但合并肺损伤者须适当限制入量;④对咳血或疑有肺、支气管损伤者,应插双腔气管导管;⑤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管理;⑥合并多脏器损伤尤其是肝、肾损伤,对麻醉药物的耐量低且代谢缓慢,术后苏醒期延迟,酌情晚拔管并需呼吸机支持充分供氧;⑦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进行良好的术后镇静镇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重症胰腺炎(SPA)患者死亡率较高,常需手术治疗。现将57例SPA患者围麻醉期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从而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罹患疾病,它不同于一般非遗传性家族性疾病。遗传病主要分为基因病和染色体病。基因病是由于基因在数量上、质量上或作用上的改变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