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抗体蛋白质芯片初步筛选常见细胞因子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 对6株卵巢癌细胞分别进行平行药敏试验及细胞因子抗体蛋白质芯片检测,同时筛选78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系对于ADM的IC50值从高到低前3位依次为SKOV3,OVCAR5,OVCAR4;CBPDA为IGROV1,SKOV3,OVCAR3;TAXOL为OVCAR4,SKOV3,IGROV1;VP16为OVCAR4,OVCAR5,OVCAR8。在对一线化疗药ADM和 CBPDA耐药性较高的SKOV3细胞中GRO,IL-6,IL-8和TIMP-2均较其余5株相对敏感细胞增高,对二线化疗药TAXOL,VP16耐药性较高细胞株OVCAR4中IL-6,IL-8较之IGROV1,OVCAR3,OVCAR5升高。 结论: 在常见分泌型细胞因子中,GRO,IL-6,IL-8和TIMP-2升高与一线化疗药ADM和CBPDA耐药性相关,IL-6,IL-8与二线化疗药TAXOL,VP16耐药性相关,不同来源的卵巢癌细胞分泌型蛋白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共同的上述几种蛋白参与的调节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娩虽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 ,但一旦面临分娩 ,产妇尤其初产妇常常存在极大的恐惧与焦虑 ,这样容易导致剖宫产率增高 ,宫缩不协调 ,产后出血 ,新生儿病率上升等[1] 。陪伴分娩可通过精神上的鼓励 ,心理上的安慰 ,体力上的支持 ,使产妇消除恐惧与焦虑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有利于产程顺利进行。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选择本院 1 999年 1~ 4月陪伴分娩产妇 1 0 0例 (陪伴分娩组 )及同期妊娠情况及分娩条件接近 ,无家属陪伴产妇 1 0 0例 (对照组 )。1 2 方法 陪伴分娩组产妇 ,当有规律宫缩时 ,在丈夫陪伴下 ,由病房责任护士送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流阻力指标(S/D、PI、RI)在正常与高危妊娠中的变化及其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住院的正常与高危产妇共计110例,均于产前1周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时脐血流阻力指数较正常时明显升高,各组中S/D值超过警戒值(2.20)及危险值(2.66)者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S/D值正常者显著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血流阻力指数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围产期监测手段,以S/D值2.20为警戒线;S/D值2.66为危险线可能更有助于胎儿缺氧的早期诊断,确保围产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血流阻力指标(S/D、PI、RI)在正常与高危妊娠中的变化及其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住院的正常与高危产妇共计110例,均于产前1周内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时脐血流阻力指数较正常时明显升高,各组中S/D值超过警戒值(2.20)及危险值(2.66)者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较S/D值正常者显著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血流阻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黄埔院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82例(阴式组),按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相匹配的原则1∶1收集同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病例(对照组),分析2组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数目、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住院费用、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及盆腔疼痛缓解率等均较对照组短或轻(P<0.05),但阴式组术后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子宫≥12孕周、肌瘤直径>8 cm或>5 cm近宫底部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术后病率高,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肿瘤抑制基因1(K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及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样本包括正常对照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间石蜡切片KAI1蛋白表达,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与宫颈癌组新鲜组织KAI1mRNA的表达。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并随访其复发及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复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KAI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基因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呈进行性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KAI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关,高分化组较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未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转移组(P0.05)。宫颈癌按临床分期不同期别越早蛋白表达率越高(P0.05),基因表达率与临床期别无关。生存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差,临床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及KAI1蛋白与RNA表达阳性患者具有高复发风险。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AI1蛋白与RNA表达与否均为预后相关因素。结论:KAI1基因及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基因表达基本与蛋白表达同步变化,提示KAI1变化可能参与了宫颈癌发生发展,并且是宫颈癌复发与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