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6年4月,对38例关节镜下诊断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中5例为院外手术后复发病例)常规行滑膜切除术,囊外病灶较大者辅助小切口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样本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局部冰敷和按计划功能锻炼。结果38例均为单膝手术,关节镜下滑膜明显增生呈特征性棕黄色,术后病理确诊,其中局灶性病灶20例,弥漫性滑膜炎18例;6例胭窝部位病灶较大而辅助开放手术。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60.4±6.1)分,术后1年时评分为(89.3±7.2)分。38例随访1~4年(平均2.1年),症状无复发,除2例院外开放手术后复发病例膝关节屈曲仅90。外,其余患者屈伸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可非常有效地处理关节内病变,对囊外病灶较大时应辅助小切口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以避免症状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对绵羊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t density,BMD )及微观结构的作用。方法 将10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 )和实验组(n=5 )。假手术组仅显 露双侧卵巢;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且术后1月开始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0.45mg/kg ?d),注射时间共为10月。测量术前和术后1年两组中绵羊腰椎的BMD。术后1年,处 死所有绵羊并取出绵羊腰椎标本,通过micro-CT技术对微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空间参数的测量分析,通过组织学观察评价绵羊腰椎微观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 术前两组平均BMD之间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 05 ),假手术组手术前后的平均BMD无显著变化(P >0. 05 );术后1年实验组平均 BMD显著下降(P <0.05 ),从术前的1. 13 ±0. 13 g/cm2下降为术后的0. 83 ±0. 11 g/cm2,平均下降 26. 5%,且术后1年实验组中平均BM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05 )。实验组的组织骨密度 (TMD )、骨体积分数(BVF )、骨小梁厚度(Th. Th )和骨小梁数目(Th..N)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实验组的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 )和骨小梁间隙(Th. Sp)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三维重建及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中骨小梁数量减少,排列稀疏、骨小梁多处断裂,失去正常的髓腔结构。术后1年实验组中的骨组织微观结构显著差于假手术组。结论 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绵羊腰椎的BMD, 可以显著破坏绵羊腰椎的微观结构,显著降低绵羊腰椎的骨质条件。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的方法 可用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脊柱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注射含氯诺昔康的镇痛药物配方与传统布比卡因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TKA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将符合双盲对比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布比卡因组(A组)78例,加用氯诺昔康组79例(B组).所有患者施行标准化围手术期口服药物和神经阻滞PCA持续镇痛,每12小时记录术患者后疼痛评估结果,包括:(1)患者静息和被动活动VAS评分;(2)股四头肌肌力;(3)镇痛泵药品消耗量.结果 157例患者中共有12例被剔除.术后12 h两组间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48 h,A组镇痛泵药物用量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96 h,B组被动活动痛VAS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肌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KA术区局部镇痛药物配方中NSAIDS药物的使用对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比卡因配方.其镇痛作用延长至术后96 h仍明显优于传统布比卡因配方,可能与消除了痛觉致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切线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病例资料24例,均术前CT检查诊断为涉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全部病例均采用重建钢板结合切线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手术采用Matta标准及Merled’Aabigne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时间3~5年,髋臼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9例,满意复位5例,解剖复位率达到79%。术后随访按照改良Merled’Aubigne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1%。结论切线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n=156)和实验组(口服利伐沙班,n=156).检测术前及术后14 d的凝血指标,B超检查评价DVT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肺栓塞、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等并发症,记录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术后14 d的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术后24 h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抗凝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钙,且不增加潜在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随机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和利伐沙班(实验组)预防DVT。检测术前及术后14d的凝血指标,B超检查评价DVT的发生。观察并记录术后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情况,记录术后24h内切口引流量。结果实验组术后14d的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4d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10.8%和13.4%,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器官出血及切口大血肿,两组术后24h引流量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避免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与痛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股骨颈骨折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0例,女114例;年龄(56.1±26.6)岁。Garden分型包括Ⅰ型10例,Ⅱ型32例,Ⅲ型104例,Ⅳ型68例。分别采用三翼钉固定42例,加压螺钉固定50例,多针固定70例,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52例。对患者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恢复率、股骨头坏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4例平均随访3.5(1~9)年,骨折愈合178例(83.2%),不愈合36例(16.8%,Garden分型为Ⅱ型3例,Ⅲ型8例,Ⅳ型25例)中股骨头坏死30例(14.0%)。髋关节功能优良150例(70.1%),功能可或差64例(29.9%)。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明显低于Ⅰ型、Ⅱ型、Ⅲ型(P均〈0.05),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高于Ⅰ型、Ⅱ型、Ⅲ型(P均〈0.05)。加压螺钉组、多针内固定组和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组骨折愈合率高于三翼钉组(P均〈0.05);与三翼钉组、加压螺钉组比较,多针内固定组和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组股骨头坏死率低(P均〈0.05),功能优良率较高(P均〈0.05)。结论内固定手术对股骨颈骨折有良好的疗效,多针内固定和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效果较好。股骨颈骨折应当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治疗,以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8.
9.
陈光兴  杨柳  戴刚  段小军  郭林  王晓宇  傅强  杨延伟 《重庆医学》2006,35(20):1827-182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Spin螺钉固定治疗膝关节髁骨软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2月间收治3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均为男性,年龄18~29岁,平均24.2岁,均有明确的运动受伤史。所有患者术前浮髌试验( ),前、后抽屉及内、外间隙侧方应力试验均(-)。X线及MRI可见股骨髁骨软骨骨折,其中外髁骨软骨骨折2例,内髁1例。3例患者在伤后3~9d行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骨软骨骨折块复位、Spin钉固定术。术后于伸直位夹板固定非负重扶拐行走6周,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7~12周(平均9.3周),再次关节镜下取出Spin钉,并观察镜下骨软骨愈合情况。Spin钉取出术后6周开始负重行走,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发现骨软骨骨折块均无明显碎裂,游离于关节腔。1例骨折复位后基本覆盖骨折面;其余2例复位后仍有部分区域骨软骨面缺损,所有患者均未见ACL、PCL、半月板及内外支持带结构损伤,1例伴有髌骨的软骨Ⅲ°~Ⅳ°损伤。二次关节镜下取螺钉术中,见固定物无松脱,取出Spin钉后骨折块完全稳定愈合,其表面软骨无明显退变;2例患者在骨折块不能覆盖行微骨折部位有软骨样组织形成并充填缺损区域,表面欠完整。随访6~8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积液症状,无任何并发症。二次关节镜取出Spin钉后,1周内患者膝关节活动正常,无活动受限。6周后开始负重行走,螺钉取出后3个月行X线及MRI见髁缺损消失,骨软骨下骨折线已无明显高信号,螺钉道周围仍有少量高信号。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利用Spin钉固定骨软骨骨折块,不但能实现骨折块的原位固定愈合,而且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