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不同类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及修复要求等有选择的应用前臂及手部8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9例.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1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10 mm.结论 前臂及手部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应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两种不同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62例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取骨植骨加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25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椎间高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两种方法均是治疗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3年3月共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395例,再手术22例,再次手术率为5.6%,22例再手术病例经再次CT或MRI检查确认病变原因行二次手术治疗,现就再次手术的病因、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不同类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及修复要求等有选择的应用前臂及手部8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9例.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1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10 mm.结论 前臂及手部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应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应用不同类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及修复要求等有选择的应用前臂及手部8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9例.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1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10 mm.结论 前臂及手部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应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的18例急性下颈椎损伤患者中存在颈椎脱位者,早期先行床旁持续闭合颅骨牵引,经复查床旁X线片示成功复位后,术前维持颅骨牵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摄片和颈椎CT/MRI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定,均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10例存在颈椎脱位的患者中有6例经牵引闭合复位成功。术前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1周复查X线及颈椎MRI,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价。16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0.5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正常。结论对急性下颈椎损伤存在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前不论是否牵引复位,根据全身及局部情况并结合影像学资料,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后前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不同类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及修复要求等有选择的应用前臂及手部8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9例.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1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10 mm.结论 前臂及手部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应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脑出血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4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一年随访Ⅰ级5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Ⅳ级2例,Ⅴ级2例,其中1例生存半年后死亡。结论经过仔细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李广亚  唐卫  杨俊秀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06-1107
目的探讨全口过度磨耗患者牙列缺损的活动修复。方法对24例垂直距离降低的患者采用塑料或金属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结果 24例患者经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后,面下三分之一高度恢复,22例满意2,例树脂牙合垫咬碎(因患者有夜磨牙),后改用金属合垫后戴用效果良好。结论通过抬高咬合2 mm修复后,垂直距离恢复正常,正中牙合咬颌时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裂平直,唇红厚度正常,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深度适宜,面部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再次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肱骨9例,尺桡骨6例,股骨11例,胫骨9例)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再次行内固定术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结果:引起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有严重创伤、手术影响、骨折部位和患者全身情况等。经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于再次手术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病情重及医源性因素是导致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时去除骨折端硬化骨,并开通髓腔以及坚强内固定和自体骨植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