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超过个体年龄和教育水平所允许的范围,未达痴呆标准,对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处于正常老龄和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根据记忆功能是否受损,可将MCI分为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和非遗忘型MCI(non-amnestic MCI,naMCI)[1-2].神经退行性病变所致的aMCI极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sse,AD)的前驱阶段[3].因此,寻找MCI向AD进展的生物学预测标记,对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支具治疗结束后短期内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完成规范化支具治疗后短期随访的AIS患者84例,其中男4例,女80例。初诊时年龄10~15岁,平均12.8岁;Risser征0~3级,平均1.6级;主弯Cobb角20°~43°,平均29.5°。胸腰双主弯36例,单胸弯22例,单胸腰弯或腰弯26例。所有患者在初诊、复查时均摄佩带支具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分别测定不同时期侧凸Cobb角,记录侧凸类型、Risser征、患者的生理年龄及月经初潮时间,分析去除支具后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AIS患者支具治疗后主弯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12.4%,其中14例(16.7%)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弯型脊柱侧凸的侧凸矫正率、进展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具治疗结束时主弯Cobb角10°~37°,平均25.5°,明显小于初诊时的29.5°(P0.05),停用支具后6~18个月主弯Cobb角为27.2°,与支具治疗结束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用支具后,有15例(17.6%)患者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弯型脊柱侧凸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进展的患者在支具治疗时主弯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23.3%,明显高于未出现侧凸进展患者的1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支具时不同Cobb角组后期出现侧凸进展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具治疗能够有效控制AIS患者侧凸的进展。在结束支具治疗后短期内随访侧凸矫正基本稳定,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侧凸进展,这种进展与弯型、侧凸的严重程度无关,可能与支具治疗期间侧凸的矫正率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虎潜丸对于大鼠肩袖模型中冈上肌止点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一侧肩关节肩袖损伤造模,造模后一个月重建肩袖,重建后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虎潜丸灌胃组。4周取肩关节行冈上肌破坏拉力载荷测试; 2周和4周后取肩关节石蜡切片,行番红固绿和Col1、Col3和VEGF免疫组化。结果:虎潜丸组冈上肌拉力破坏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番红固绿染色发现虎潜丸组大鼠腱骨移行区面积和蛋白聚糖沉积增加,免疫组化发现虎潜丸组Col1、Col3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虎潜丸通过诱导冈上肌腱骨移行区VEGF分泌进而促进大鼠冈上肌止点部腱-骨愈合,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肩关节镜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16例重度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行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术,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6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双后入路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囊松解术,所有病例均同时行肩峰下滑囊清理术,分别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0.3±3.2)分、(28.2±3.3)分和(3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38.3±4.2)分、(89.2±4.5)分和(95.2±3.3)分;VAS评分平均为(6.3±1.9)分、(1.3±0.3)分和(1.0±0.2)分(P<0.01)。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便于术中操作,可以显著地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为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改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5%~1%,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女性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大约为3%~4%,其发病机理目前仍然不明确.与AIS病因学相关的假说包括基因遗传、神经系统平衡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以及躯干生长不平衡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因腰背部疼痛伴胸腰椎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20年余,不能行走1.5年入院.患者既往无外伤及手术病史.体格检查:强迫性软椅状态,胸腰椎后凸畸形.右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及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示:方形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表现为竹节状脊柱.矢状面MRI示:T_(11,12)椎体后缘脊髓向腹侧疝出,腹侧蛛网膜下腔消失,继发出现背侧蛛网膜下腔增大(图la),T_(11,12)椎体后缘有一个"C"形缺损,伴脊髓和脑脊液疝出突人缺损的椎体(图1b,1c).人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疝伴不全瘫. 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及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示:方形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表现为竹节状脊柱.矢状面MRI示:T_(11,12)椎体后缘脊髓向腹侧疝出,腹侧蛛网膜下腔消失,继发出现背侧 网膜下腔增大(图la),T_(11-12)椎体后缘有一个"C"形缺损,伴脊髓和脑脊液疝出突人缺损的椎体(图1b,1c).人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年龄10岁以下的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儿.观察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胸椎后凸、腰椎前凸、MRI扫描上小脑扁桃体下坠程度、空洞的形态和长度以及空洞与脊髓的最大比值(S/C最大比值),对以上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40例患儿入选,男23例(23/40,57.5%),女17例(17/40,42.5%),其中累及胸弯37例,包括左胸弯9例,占22.5%(9/40).典型侧凸模式中不典型特征发牛率为72.7%(16/21).胸椎后凸角平均为25.4°,胸椎正常后凸与过度后凸24例(24/40,60%);腰椎前凸角平均53.1°,MRI扫描发现其中36例(36/40,90%)伴有脊髓空洞.结论 儿童Chiari畸形以胸弯累及多见,不典型弯型及典型弯型中不典型特征较多见,胸椎后凸角较大,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低龄患儿,建议行MRI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单排带线锚钉修补结合大结节骨髓刺激技术治疗大到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大到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肩袖止点内移单排带线锚钉修补,并在修补肌腱外侧大结节裸露足印区打孔。术后按照康复计划渐进性康复训练。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对患肩采用VAS、UCLA、ASE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和功能评估;并在术后第3天、3个月和12个月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检查,观察肩袖修补和大结节足印区软组织覆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术前和术后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3±1.9)分和(0.4±0.1)分(P<0.05),UCLA评分分别为(10.1±4.5)分和(30.4±4.2)分(P<0.05),ASES评分分别为(27.9±17.8)分和(77.6±17.5)分(P<0.05),所有手术肩关节疼痛和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磁共振随访发现2例肩袖再撕裂发生,矢状位显示撕裂宽度均<1 cm;冠状位盂上切迹平面大结节足印区组织覆盖率在术后第3天、3个月、12个月平均分别为34.3%、89.1%和88.7%。 结论关节镜下肩袖单排带线锚钉修补结合大结节骨髓刺激技术治疗大到巨大肩袖撕裂能够提供可靠的修补,显著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促进术后大结节足印区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引起青少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其定义为髌骨脱位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是一种骨科及运动医学临床常见的疾病。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病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髌骨在活动中所处的异常力学环境是引起不稳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内侧髌股韧带被认为是限制髌骨向外脱位最重要的软组织结构,因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对成功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复发性髌骨脱位往往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临床问题,除了纠正软组织的异常外,骨性结构的异常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对内侧髌股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手术技巧、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的关系。方法:NF-1伴脊柱侧凸组共有患者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4.9岁,侧凸Cobb角40°~132°(平均81.4°);同年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25例,年龄11~19岁,平均15.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两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比较,并对NF-1伴脊柱侧凸组患者的BMD检测结果与侧凸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NF-1伴脊柱侧凸患者所测各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L2~L4)平均骨密度(0.61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g/cm2),腰椎骨密度的降低比股骨明显,NF-1伴脊柱侧凸组患者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BMD与侧凸Cobb角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NF-1伴脊柱侧凸患者存在全身性的骨量减低,其与侧凸的严重程度无关,可能与NF-1伴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