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近十年来,为满足行全膀胱切除的病人需要,提供功能性的膀胱替代物而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的,有争论的手术方法。Kock,Skinner,Camay和LeDue等人,早期创造了多种肠膀胱成形术。虽然,Kock袋消除了在体外安放集尿袋。但是,手术的难度,近远期的并发症,很高的再手术率,反复插尿管尿路感染、结石形成的潜在危险。使许多医疗中心失去了施行这种术式的热情。另外一种利用回肠末段和右半结肠行膀胱成形的方法,由于结肠内压太高,术后易发生尿失禁。至少从理  相似文献   
2.
女性控尿解剖学机制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女性控尿的解剖学机制在MRI(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和观察方法。方法对20例正常控尿的成年女性进行MRI扫描,采用八通道体部线圈、快束自旋回波(FSE)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采集静息时盆腔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影像。结果MRI显示,女性的尿道分三层结构,与病理学对照,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肌肉、外膜组织,但无法区分平滑肌与括约肌;与控尿有关的盆底肌肉也能够清楚显示。结论MRI能够清楚观察到女性控尿的有关解剖结构,是观察女性控尿解剖结构的较理想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用X线或B超引导穿刺目标肾盏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抽取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失访8例.X线定位48例,B超定位53例,就两种不同定位方式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一些临床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X线定位48例,年龄6 ~65(44.86±12.84)岁;结石直径(1.43±0.70) cm;结石位于上盏1例、中盏23例、下盏8例、输尿管上段16例.B超定位53例,年龄15 ~76(46.36±14.29)岁;结石直径(1.34±0.62)cm;结石位于上盏2例、中盏24例、下盏8例、输尿管上段16例,充满全部肾盏3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组,手术时间(130.43±31.63) min;术中出血量(80.42±43.75) mL;术后住院时间(6.20±2.08)d;术后并发感染8例(17%),出血2例(4%);一期结石取尽率90% (43/47).B超组,手术时间(102.45±36.32) min;术中出血量(160.07 ±52.33) mL;术后住院时间(5.62±2.37)d;术后并发感染16例(30%),出血9例(17%);一期结石取尽率83%(46/53).通过比较,X线组与B超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一期结石取尽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X线定位与B超比较,X线比B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一期结石取尽率高,术后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4.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总结女性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3年12月34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年龄53~64岁,平均58岁。其中移行细胞癌30例,腺癌3例,鳞状上皮癌1例。原发肿瘤30例,复发肿瘤4例。34例患者均行膀胱全切,其中24例保留自主神经。所有患者均截取末段回肠,行回肠代膀胱。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34例手术时间平均360min(280~420min),输血量平均600ml(300~1000ml)。术后30例获随访,随访6~108个月,平均61个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0% (27 /30)和86% (26 /30)。一次性排空膀胱23例, 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定时导尿,另5例需采用手压下腹部排空新膀胱。23例行尿动力检查结果显示:贮尿囊容量300~520ml,充盈期囊内压<23cmH2O(6~23cmH2O, 1cmH2O=0. 098kPa),最大尿道压35 ~70cmH2O,功能性尿道长2. 6~3. 5cm,剩余尿量0~38ml。IVU检查贮尿囊球形,无输尿管狭窄,轻度输尿管返流1例,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肠膀胱或尿道残端复发者。 结论 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的三维成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对正常控尿女性的膀胱、尿道进行CT的横截位连续扫描,在此基础上手工勾画尿道的轮廓,在个人电脑上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进行女性尿道三维成像的初步探索.结果 CT连续扫描显示,女性的尿道在增强影像上与周围组织可以区分开.经三维成像显示,女性尿道的平滑肌肉与膀胱的肌肉相连续,在中段较粗,对应于组织学上括约肌最丰富处;中外1/3处尿道有一个略向前的弯曲,与大体的病理观察、临床观察相吻合.结论 增强CT可以显示女性尿道;三维成像可以显示尿道的轮廓,这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女性控尿解剖机制在16层螺旋CT上的表现和价值.方法 对正常控尿的20位女性的下尿路、盆底肌肉进行16层螺旋cT的横截位连续增强扫描.在层距1mm、层厚2mm、螺距1.5、床进速度4.5mm/s的条件下,注射优维显后28s~35s进行连续扫描.结果 在增强的16层螺旋CT影像上,可以区分女性尿道与阴道等尿道周围组织;与控尿有关的盆底肌肉也能够清楚显示;CT观察证实女性尿道的肌肉是独立的,与盆底其他肌肉并不相连.结论 增强的16层螺旋CT可作为观察女性尿道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癌组织CK阳性,Vimentin阴性,肉瘤样组织CK及Vimentin阳性,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1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化疗、放疗都不太敏感,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女性膀胱颈梗阻(Female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FBNO)又称膀胱颈硬化症,Marion病等。其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缺乏统一认识,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者居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且多发生于已婚生育过的妇女,  相似文献   
9.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s,PF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从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导致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造成的一种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对患者及家庭、社会都有严重影响。PFD包括盆底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  相似文献   
10.
目前,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但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特异性低。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各种肿瘤标志物,试图寻找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现就近年研究中较新、较有前景的几种肿瘤生物标志物(α-甲基-辅酶A消旋酶、Survivin蛋白、胸腺素β15、核基质蛋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