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肝功能衰竭依然是肝脏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术前准确全面的评估肝脏功能储备尤为重要。术前肝脏功能以及术后残留肝脏体积是肝脏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前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以及预测残留肝脏体积对于预测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衰竭、死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在生理负荷增加时可以动用的额外代偿潜能。目前评价肝功能的检查很多,但是还没有哪一种能够全面有效的评价肝脏功能,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肝脏功能。本文针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检查新近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等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观测组实施心理调节、身体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生存质量的高低.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观测组患者的心里变化及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统计资料显示肝癌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第5位,5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我国,其病死率在各种肿瘤中排第2位[1]。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术依然是治疗肝癌除肝移植术外的首选、最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2]。然而,在肝脏外科的技术日渐成熟,依然还有一些患者在手术非常成功的情况下,术后却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最终因术后肝功能衰竭而死亡[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在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讨论.方法 选取本院所接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加用采用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胰腺水肿、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监测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两组腹痛腹胀、胰腺水肿、脱机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 <0.05),低氧血症纠正,APACHEⅡ评分改善,TNF-α、IL-6、IL-8、CRP水平下降(均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尽早采取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 (8.98±2.52)、 (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 (71.08±43.19)、 (23.20±4.70)、 (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是预后不佳。病毒复制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肿瘤复发;应用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术后的肝功能损伤,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治疗的疗效。本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酶Cε(PLCE)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以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新鲜组织为观察组,以18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肝组织新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PLCE1和MMP-14表达。结果两组中PLCE1和MMP-14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LCE1和MMP-14表达量与病变脉管累犯和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PLCE1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和炎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PLCE1和MMP-1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LCE1和MMP-1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具有协同正向作用,对肿瘤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适应证,评估其风险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1例肝内胆管结石(伴或不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资料。 结果 全组行肝切除术134例,非肝切除术治疗6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经T管造影。结石残留共39例,肝切除术组残留12例,结石残留率9.0%;非肝切除术治疗组残留27例,结石残留率40.3%,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非肝切除术治疗结石残留率低;肝部分切除术效果优于肝实质切开取石及单纯胆总管取石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ICGR15)联合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的作用.方法 对64例因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情况分组,对术前生化检查及一般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轻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50例)、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14例)之间ICGR15、PT、SRLV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PLFPI =0.186 × ICGR15 +0.849×PT-0.007×SRLV-9.617.经过ROC分析PLFPI预测术后肝功能重度代偿不全的临界值为-0.33,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10%.结论 术前ICGR15联合术前PT及标准残肝体积能够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以PLFPI<-33作为预防大肝癌肝切除术后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术后肝功能综合预测指数界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