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情况和类型。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受伤经过和入院时的生命体征、体格检查、GCS评分、初次CT扫描、治疗方法、临床过程及其结果。放射学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血肿的部位和体积,以及与临床变化有关的CT扫描结果。结果 231例非手术治疗的病人中,有32例因病情恶化需行开颅手术,其中19例为早期非手术治疗失败(<24 h),13例为晚期失败(>24 h)。结论 全部变量分析,发现只有额叶脑内血肿易于出现早期失败成为较可靠的预后因子。动态临床观察和持续颅内压监护在监测中为同等重要的手段,应视为非手术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李才群  李方成 《癌症》2000,19(3):277-277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复发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其临床特征相比较,评估PCNA指数作为预测垂体瘤复发标志物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致脑中线结构移位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根据有无硬膜下血肿及其是否伴有中线移位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病人的脑代谢参数。结果 脑氧代谢率 (CM RO2 )因中线移位而明显降低 ,存在硬膜下血肿时有移位病人的平均CMRO2 为 1.72 ,无移位的为2 .19(P <0 .0 1) ;无硬膜下血肿时有移位病人的平均CMRO2 为 1.79,无移位的为 2 .2 3(P <0 .0 1)。无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中线移位与颅内压增高密切相关 (有移位为 2 4.1mmHg ,无移位为 16 .8mmHg ,P <0 .0 0 1)。结论 不论是否存在硬膜下血肿 ,中线结构移位均与脑氧代谢率降低密切相关。较之硬膜下腔积血引起的生化改变 ,巨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是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情况和类型。方法: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受伤经过和入院时的生命体征、体格检查、GCS评分、初次CT扫描、治疗方法、临床过程及其结果。放射学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血肿的部位和体积,以及与临床变化有关的CT扫描结果。结果:231例非手术治疗的病人中,有32例因病情恶化需行开颅手术,其中19例为早期非手术治疗失败(<24h),13例为晚期失败(>24h)。结论:全部变量分析,发现只有额叶脑内血肿易于出现早期失败成为较可靠的预后因子。动态临床观察和持续颅内压监护在监测中为同等重要的手段,应视为非手术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