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治疗,本文将探讨针孔胸腔镜下R FA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接受RFA治疗的2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明确邻近大气道肺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33例常规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影像学可疑肺癌患者,为明确肺内邻近大气道病变诊断接受EBUS-TBNA.对于经EBUS-TBNA检查后未能明确恶性诊断者,进一步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确证.结果 33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肺部恶性病变29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5例,小细胞肺癌4例;4例患者穿刺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确恶性证据,其中3例经电视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证实为鳞癌,1例经胸腔镜手术证实为肺内炎性病变.本组EBUS-TBNA在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2%、100.0%和90.9%,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00%和25%.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邻近大气道临床可疑肺癌的肺内病变,EBUS-TBN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离断顺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29)和B组(n=30),两组均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其中A组先离断肺动脉再离断肺静脉,B组先离断肺静脉再离断肺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清疼痛因子[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以及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NE、IL-6、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FEV1%、FVC%、MVV%较术前降低,但两者上述指标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行肺叶切除的1134例患者中直接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者277例的资料.根据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静脉组(Group V) 152例、先断动脉组(Group A)76例、动脉-静脉-动脉混合离断组(Group M)49例.比较3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 3组性别分布、年龄、吸烟史、肺部感染史、主要并发症、既往肿瘤病史、病变直径、术前肿瘤标志物及术前肺功能相似.Group A组平均术中出血109.9ml,明显少于Group V组的157.5ml,而Group M介于两者之间为123.7 ml(P=0.027).3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相似;肿瘤复发方式相似,均以远处转移为主;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全胸腔镜下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先处理并切断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并未减少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血管处理顺序不影响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可根据术中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诊断胸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343例经EBUS-TBNA术检查患者资料,男219例,女124例;年龄(59.4±13.6)岁.其中影像学可疑或已明确肺癌,并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08例;不伴有肺内占位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94例;邻近大气道的肺实质内占位41例.结果 患者胸部病变短径(1.94±1.01) cm,穿刺胸部病变(1.77±0.86)个/例,穿刺(4.71±2.69)次,每处病变平均穿刺2.66次.本组EBUS-TBNA诊断纵隔和(或)肺门良、恶性病变总的敏感性95.6%(238/249例)、特异性100%( 94/94例)、阳性预测值100%(238/238例)、阴性预测值89.5%(94/105例)、准确性96.8%(332/343例).208例明确或可疑肺癌患者中151例经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为结核,2例为Ⅱ期结节病;51例EBUS-TBNA阴性患者中37例接受进一步手术,32例证实为真阴性.EBUS-TBNA对本组188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96.8%(151/156例)、特异性100.0%(32/32例)、准确性97.3%(183/188例),阳性预测值100.0%(151/151例)、阴性预测值86.5%(32/37例).94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患者中22例恶性病变,73例良性病变中有23例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中有13例接受进一步手术,6例为假阴性.EBUS-TBNA诊断本组纵隔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88.0%(22/25例)、特异性100%(73/73例)、阴性预测值95.9%(70/73例)准确性97.9%(92/94例).EBUSTBNA对本组纵隔恶性和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0%(22/25例)和95.9%(70/73例).41例邻近大气道的肺实质内占位中恶性33例;8例EBUS-TBNA阴性,其中4例经进一步手术证实为假阴性.EBUS-TBNA诊断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中的敏感性89.2%(33/37例)、准确性90.2%(37/41例).全组病例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术对于肺癌的病理分期可靠,诊断邻近大气道的肺门或纵隔占位等胸部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背景与目的 我们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可吸收先端半倒刺缝线,用于肺内小结节定位。本研究旨在评估可吸收先端半倒线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对10条成年杂种犬进行肺结节建模;然后,在CT引导下,采用可吸收先端半倒线对10条成年杂种犬肺结节进行定位;最后,对其中6条犬进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定位操作采用“预充式定位操作定位法”完成。结果 10条犬全部定位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2.0±5.8 min。以半倒刺线为标记进行楔形切除6例,成功5例,楔形切除平均用时10.0±5.9 min。出现定位相关轻微并发症7例,包括轻微血肿4例,少量气胸3例。结论 在实验动物犬中采用可吸收先端半倒线进行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定位,是一种便捷、有效、安全可行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确诊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5.2岁,所有患者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及气管镜检查均未能确诊。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因肿瘤巨大产生肺不张症状,2例出现非特异性胸痛,其余均无特异性症状。术前诊断神经源性肿瘤、肺癌、胸腺瘤、肺隔离症、错构瘤及间皮瘤,误诊率为62.5%,CT下最大径多位于脏壁层胸膜位置,与相对胸膜之间有低密度条带影,且成锐角,形状多为半球形及梭形,边缘光滑,边界清楚,瘤体直径1~21cm,平扫32.9HU,多不均匀强化,强化值64.5HU,位于肺外或以细蒂与之相连,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确诊率100%;其中细胞增生活跃11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是比较少见的胸腔内良性肿瘤,临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于位于脏壁层胸膜位置的边界清楚、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尤其是最大径位于胸膜位置,且与之有低密度条带影相隔的需考虑该诊断可能,多数有恶性潜能,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定性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国外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定性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在开展定性研究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实际的操作问题,其中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样本量的问题。但是,对于定性研究的样本量,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总体来说,一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相互制约的。由于定性研究注重对研究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理解,通常认为定性研究中资料的丰富程度远比样本的数量重要,但是在撰写定性研究计划时,样本量仍然需要提前考虑。定性研究的样本量需要考量研究所涉及的与样本量有关的维度。本文介绍基于信息效能模型考虑定性访谈的样本量,为定性研究者初步拟定访谈对象的数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健康航天从业人员肺部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接受低剂量螺旋CT肺部疾病筛查的航天从业人员8 777例,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肺部结节的检测率及其与性别、年龄、从事工种的关系,总结接受手术治疗者病理特点等.结果 肺部结节的总检出率为12.42%(1 090/8 777),男性及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线工作人员检出率高于后勤保障人员(分别为13.07%、10.67%,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女性的肺部结节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74例肺部结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3例(17.57%),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9例(25.68%),原位腺癌13例(17.57%),微浸润腺癌12例(16.22%),浸润性腺癌14例(18.92%),黑色素瘤、血管周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各1例(各1.35%).检出肺结节的人群中,女性患者与肺部结节较大(直径≥8 mm)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比男性患者与肺部结节较小(直径<8 mm)的患者高(P<0.05).结论 航天从业人员中肺部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较高,且一线工作人员的检出率要高于后勤保障人员,值得关注.在航天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普及推广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部结节对肺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