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变化及p53动态表达的意义。方法以500μg/mL的烟草特有亚硝胺4-(N-亚硝基甲氨基)-1-(3-吡定基)-1-丁酮(NNK)处理BEAS-2B细胞24 h后,细胞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在此过程中观测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第5代细胞显示抗血清生长,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第15代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中克隆形成率(0.32‰)为对照细胞(0.023‰)的13.9倍,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转化细胞特征;第25代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鳞癌(Ⅰ~Ⅱ级)。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特征,对照组各代BEAS-2B细胞p53表达均为阴性。各代BEAS-2BNNK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各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浓度为500μg/mL的NNK可成功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BEAS-2B细胞生物学特性改变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p53蛋白在BEAS-2B细胞转化成癌细胞以前已有较明显表达,可能有助于吸烟高危人群罹患肺癌的预...  相似文献   
2.
张卫  朱进国 《吉林医学》2012,33(19):4056-4058
目的:观测艾迪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11年9月晚期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艾迪治疗组52例,非艾迪治疗组34例,并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各试验组在使用艾迪15 d、30 d、60 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及Treg细胞(CD4+CD25+T cell)数量的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艾迪治疗组。经艾迪治疗后的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下调。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艾迪治疗组,艾迪注射液治疗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数量可明显下调。结论:艾迪注射液能降低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下调CD4+CD25+T细胞的数量,可能有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建立自发免疫耐受模型,探讨CD4+CD25+Treg与FOXP3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自发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光镜、电镜观测移植心肌的病变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RT-PCR检测其功能基因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CD25+T淋巴细胞在对照组中无明显变化,在心脏移植组(实验组)中CD4+CD25+T淋巴细胞术后第1天开始上升,第3天(6.07±1.55)达峰值,第5天(5.44±1.47)、7天(3.35±0.46)逐渐下降,术后3、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OXP3在对照组中无明显表达,在实验组中术后第3、5天表达明显,第7天表达下降。移植心脏的心肌病理改变在第1、3天逐渐加重,第5天时病变最重,第7天减轻,第7天移植心脏排斥反应减轻提示移植心脏产生免疫耐受。结论 心脏移植大鼠自发免疫耐受模型中CD4+CD25+T与FOXP3均上调。且基本与移植心脏排斥反应呈负相关,提示CD4+CD25+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变化可能参与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染色体畸变,探讨其在吸烟高危人群罹患肺癌预警及普查方面的意义.方法用NNK诱发BEAS-2B细胞(BEAS-2BNNK)恶性转化,并在此过程中用常规中期染色体分析方法,动态观察染色体畸变的情况.结果:1.NNK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①BEAS-2BNNK(实验组)第5代细胞血清抗性显著增强.②第15代BEAS-2BNNK细胞具有锚着独立性生长特性.③第20代BEAS-2BNNK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异型性.④第25代BEAS-2BNNK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病理为高分化鳞形细胞癌.2.染色体畸变①BEAS-2B(对照组)二倍体细胞占细胞总数的91%~97%,传代后核型稳定;从第5代开始BEAS-2BNNK细胞即逐渐失去正常核型,随着传代次数增加,二倍体细胞比例从83%递减至54%,异倍体及多倍体细胞呈递增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各代BEAS-2B细胞结构畸变发生率为2%~4%;除第5代BEAS-2BNNK细胞结构畸变总频率(11%)明显高于BEAS-2B细胞外,其余各代细胞与BEAS-2B细胞相近.结论:NNK能成功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讨肺癌发生机制、尤其是吸烟致肺癌发生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染色体的异倍性和多倍性在NNK诱发BEAS-2B细胞转化成肺癌过程中可能属早期事件,有望成为吸烟高危人群罹患肺癌的预警及普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HIT和p16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和p16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和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1.4%和56.8%,两者的甲基化均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无关(P〉0.05),且两者的甲基化不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γ=0.17)。结论 FHIT基因和p16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两者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EVAR)的治疗经验,探讨该方法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COOK带膜支架施行EVAR治疗1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 15例患者共置入15枚带膜支架。其中1例因右侧下肢血供欠佳,术中同期行人工血管股股转流术。围术期无死亡。术后随访1~14个月,患者均存活,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EVAR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的形态和kir2.1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乳鼠窦房结细胞中kir2.1蛋白表达水平,建立一套可靠的乳鼠窦房结定位、细胞培养与鉴定技术,为进一步心脏生物起搏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在石蜡切片中用HE染色、嗜银染色、髓鞘染色和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PTAH)进行乳鼠窦房结定位和形态学观察;取SD乳鼠的窦房结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搏动频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kir2.1蛋白表达.结果 综合嗜银染色、髓鞘染色和PTAH染色3种方法可准确定位乳鼠窦房结组织.在培养的窦房结细胞中观察到梭形细胞、三角形细胞和不规则形细胞3种有自发性收缩的细胞,其中梭形细胞最多且形态结构特点和搏动频率符合起搏细胞的特点,三角形和不规则细胞与心房肌细胞特征相似.乳鼠窦房结细胞的kir2.1蛋白表达低于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结论 综合嗜银染色、髓鞘染色和PTAH染色3种方法可以准确定位SD乳鼠窦房结,乳鼠窦房结细胞中kir2.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及Foxp3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并按实验设计行实验动物分A组(对照组)、B组(单纯脾切除组)、C组(单纯心脏移植组)、D组(心脏移植+脾切除组)四组。以光镜、电镜观测心肌的病变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RT-PCR检测CD4+、CD25+T淋巴细胞的功能基因及Foxp3的表达情况并观测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 C、D组移植心脏的心肌病理及亚显微结构改变均在术后第5天最重,第7天减轻,且D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C组。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3±4.54)d(n=12),较C组存活时间[(7.47±2.24)d(n=12)]明显延长(P〈0.05)。CD4+、CD25+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其功能基因及Foxp3在A组中无明显变化,在B组中术后第3、5天升高,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在C组、D组中术后四个时间点的变化有显著差别且成正相相关,D组CD4+、CD25+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基因及Foxp3在术后分别为:3d(13.60±3.22、31.9±5.5)、5d(9.93±1.26、29.8±3.3)、7d(9.49±0.95、27.3±2.9)明显高于C组:3d(4.83±0.94、12.3±3.3)、5d(3.69±0.63、8.0±1.8)、7d(3.29±0.60、4.2±1.5)(P均〈0.01)。结论脾切除具有诱导心脏移植大鼠免疫耐受形成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心脏移植大鼠CD4+、CD25+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及其功能基因及Foxp3表达上调,且与急性排斥反应成负相关,提示CD4+、CD25+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变化可能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FHIT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分别研究了正常支气管上皮、癌前病变及肺癌组织(吸烟或不吸烟者)标本FHIT蛋白表达,而没有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研究其表达及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探讨FHIT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500mg/LNNK诱发BEAS-2B细胞(对照组)恶性转化为BEAS-2BNNK细胞(实验组),并在此过程中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动态观察FHIT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㈠NNK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①第5代BEAS-2BNNK细胞血清抗性显著增强;②第15代BEAS-2BNNK细胞具有锚着独立性生长特性(软琼脂克隆形成);③第20代BEAS-2BNNK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异型性;④第25代BEAS-2BNNK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病理类型为高分化鳞癌。㈡FHIT蛋白表达:BEAS-2B细胞FHIT蛋白表达稳定,在各代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代BEAS-2BNNK细胞FHIT蛋白表达即有所降低,并随传代次数增加而进行性下降,但第25代细胞FHIT蛋白却呈高表达。结论①500mg/LNNK能成功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讨肺癌尤其是吸烟致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②FHIT蛋白表达减弱在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属早期事件,但FHIT蛋白在细胞恶性转化晚期上调表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方法:以500μg/ml的NNK处理BEAS-2B细胞24小时后,细胞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在此过程中观测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第5代细胞显示抗血清生长,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细胞器形态及数量无显著变化;第15代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中克隆形成率(0.032%)为对照细胞(0.0023%)的13.9倍,细胞在裸鼠体内不成瘤.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转化细胞特征;第25代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鳞癌(Ⅰ~Ⅱ级).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具有明显的肿瘤细胞特征.结论:浓度为500μg/ml的NNK可成功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在此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及生物学特性逐步改变,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