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术与采用胰空肠吻合术在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积液、二次手术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211例病人.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PG)与胰空肠吻合组(PJ)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胃排空延迟、出血以及二次手术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胰瘘及腹腔积液方面,PG组优于PJ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胃吻合术的安全性不亚于胰空肠吻合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胰瘘以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但是尚需要更多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对PG及PJ两种术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乙肝病毒是一类DNA病毒,它主要感染肝细胞并引起一系列持续且较急性的肝脏病变。尽管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潜在的病毒导向致瘤的分子作用机制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文系统总结相关文献,讨论乙肝病毒在原发性肝癌的致瘤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基础联合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门静脉栓塞、射频消融等多种治疗方案对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的新进展,探索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从而控制疾病快速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以TACE为主导的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新进展的文献,就联合方案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各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与特点进行综述。结果对于晚期原发或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方案与单一的治疗方案相比,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各种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多种介入治疗方式的快速发展,都为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带来利好因素。结论我们应该加强对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重视,提高对晚期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认识,积极推动联合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例临床罕见的门静脉高压症—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进行病例报道,,探讨肝脏创伤及医源性有创检查对肝脏及机体产生的影响。方法:报告1例幼年创伤所致肝脏破裂行修补术后19年出现HAPF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发生病因及诊疗现状。结论:创伤性及医源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国内外罕见,本病例报道通过高分辨率CT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清晰展现瘘口情况并对其进行诊断及病因分析,致伤因素导致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涌入门脉系统,形成门静脉高压;凡是能够破坏肝脏正常组织结构的创伤及医源性有创操作均可能引起HAPF,应将HAPF明确列为肝脏创伤及医源性有创诊疗后的并发症之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均是HAPF罕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在最常见的肿瘤致死原因中位列第三。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的诊疗手段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往往使得早期肝癌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开发有效的肝癌早期诊断手段也将是一个改善患者预后的合理途径。本文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了肝癌部分常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以及新型肿瘤标志物的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胰腺切除与开腹胰腺切除治疗胰腺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符合标准的NRCs,共计555例患者。结果显示,机器人胰腺切除组与传统开腹胰腺切除组相比,在围手术期死亡率上并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提示robot方式切除胰腺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结论通过本次Meta分析发现,机器人胰腺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胰腺切除术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姑息性治疗预后的相互关系,探讨姑息性治疗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2例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及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 -rank 进行统计学检验。经单因素分析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带入 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计算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09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28%、13%;对经过严格筛选,评估原发病灶与肝内转移灶可以完整切除而肝外不可切除的转移灶未予以手术处理但生长局限,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仍可局部切除,且具备强烈手术意愿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姑息性手术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1年、2年累计生存率均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者:27.00个月 vs 16.36个月,85% vs 79%,57% vs 0(P <0.001)。对于总体生存期而言,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治疗方式、肝转移瘤生长位置、肝内转移灶数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方式、肝内转移灶多发是对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姑息性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经过严格筛选,评估原发病灶与肝内转移灶可以完整切除而肝外不可切除的转移灶未予以手术处理但生长局限,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仍可局部切除且具备强烈手术意愿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其生存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