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超声监视压力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压力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压力控制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结果48例小儿小肠套叠中,在超声监视压力灌肠引导下进行了灌肠复位,成功率高达97.2%。结论超声监视压力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应是目前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资料 患者女性,72岁,主诉因上腹胀2周入院,无腰痛、血尿,无其它不适主诉.入院查体:血压(14.7~18.7)/(10.0~12.0)kPa(110~140)/(75~90)mmHg,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平软,左上腹局限性轻度压痛,腹部未及肿块,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入院检查:B超提示左侧肾上腺区域探及8.6cm×7.8cm低回声团块,血供丰富.KUB IVP检查左肾上腺区可见软组织块影,左肾受压,左肾上肾盏变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24 h内止血比例为9/11,全部1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72 h内出血停止。但其中1例患者于治疗后第7天再出血,因拒绝再次三腔二囊管止血而死亡;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13 d死于肝功能衰竭。治疗总有效率为82%(9/11),死亡率为18%(2/11)。结论采取内科措施控制出血,将紧急手术转为择期手术,可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发现[1-2],传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疗效差,且并发症多,很难令患者接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报道采取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较佳[3].笔者比较了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术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通过钡灌肠确诊,3例单纯性结肠脾曲综合征采用非手术治疗,16例症状严重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人症状均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腹内最易遭受外伤的器官之一,在所有腹内脏器损伤中.其发病率居第3位。据文献报道,严重或合并多个脏器损伤的肝外伤死亡率可达30%~50%。近年来肝外伤的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肝外伤的发生率确逐年上升,如何提高肝外伤救治成功率,仍是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挑战。现将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肝外伤患者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2岁最多见,约占60%~65%.本病大多数为特发病例,病因不明.由于肠套叠可导致肠梗阻,继而发生肠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收集了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超声诊断并在其实时监视下行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的小儿肠套叠87例,旨在讨论延时重复灌肠在肠套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微创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患者36例,并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8min,一期结石清除率100%,无输血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ESWL术后输尿管上段石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