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面制食品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50%乙醇在pH8~9时,50℃浸渍超声提取,采用亚甲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面制食品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线性范围在0-200mg/kg,相关系数r=0.9993,回收率在95.5%-101.8%,最低检出浓度10mg/kg。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面制食品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细胞功能的特异性和预防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DNA暴露在紫外线照射环境中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 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通路和双链断裂修复(duble-strand breaks repair,DSBR)通路中的几类关键基因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5年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 审核整理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死亡)例数、发病(死亡)率、构成比、中标率、世标率等,分析年龄别发病、死亡情况,并通过Joint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甘肃省2009—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报告发病1 087例,发病率为2.87/10万,中标率为2.51/10万;死亡率为0.86/10万,中标率0.80/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009—2015年甲状腺癌中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10.6%,t=2.4,P=0.10;APC=7.0%,t=1.3,P=0.30),趋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9—2015年甘肃省甲状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较高水平,城市50岁以上女性是甲状腺癌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65岁者40例,≥65岁者25例。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结直肠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09—2015年甘肃省11个肿瘤登记处结直肠癌的发病、死亡资料(ICD-10编码为C18-20),按年龄、性别、年份分别统计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率、中标发病(死亡)率、世标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累积率等,运用Joinpoint 4.7.0.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结直肠癌新发病例6 903例,发病粗率为18.2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6.51/10万,世标发病率为18.97/10万;结直肠癌死亡病例1 940例,死亡率为11.12/10万,中标死亡率为9.57/10万,世标死亡率为11.81/10万;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20.49/10万和12.50/10万)均高于女性(15.87/10万和9.68/10万),城市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2009—2015年甘肃省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8.9,t=-3.0,P<0.05;APC=-0.9,t=-0.3,P=0.8),发病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应加大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评估,实施早期筛查,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5年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为甘肃省子宫体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审核整理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子宫体癌发病(死亡)率、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等,分析年龄别发病及死亡情况,并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09—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子宫体癌发病率为23.57/10万,中标率为19.8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23.18/10万,中标率19.27/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26.00/10万,中标率23.15/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甘肃省2009—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子宫体癌死亡率为14.61/10万,中标率12.14/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12.33/10万,中标率10.20/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12.08/10万,中标率10.97/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年龄别发病率在0~20岁处于较低水平,35-岁年龄组迅速升高,6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82.26/10万);年龄别死亡率0~30岁处于较低水平,35-岁年龄组逐步升高,6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7.81/10万);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5年子宫体癌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APC=-4.9%,P=0.6),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1.1%,P=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9—2015年甘肃省子宫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地区60岁以上女性是子宫体癌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09~2015年食管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2009~ 2015 年食管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甘肃省 11 个肿瘤登记地区,经过整理,计算食管癌发病(死亡)粗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累积率(0~74 岁)、中标率及世标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 年中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运用Joimpoint 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09~2015 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新发病例共计7141例,发病率为18.85/10 万,中标率为 17.97/10 万,世标率为 20.80/10 万;死亡病例共计3 797例,死亡率为18.66/10 万,中标率为18.45/10 万,世标率为22.23/10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甘肃省2009~2015 年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甘肃省近几年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开始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是全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应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氨基酸,是绿茶中有效的呈味物质,含量直接决定茶叶的品质。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茶氨酸研究现状特别是其抗肿瘤作用和人工合成方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甘肃地区汉族妇女XRCC1 rs25487、CCNH rs223494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各101例,匹配相同数量健康人作对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对XRCC1、CCNH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和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发病的风险性关系,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种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初潮年龄、发病年龄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XRCC1 rs25487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P=0.001, OR=6.39, 95%CI: 2.18~ 18.65);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显示,XRCC1基因 rs25487位点携带AA/AG基因型者,在PR+与PR-乳腺癌组织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4,OR=0.29);携带AG/GG基因型者,在Her-2+与Her-2-乳腺癌组织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8, OR=0.45)。χ2检验显示,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XRCC1 rs25487位点GG/AG基因型携带者的初潮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43);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CCNH rs223494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的初潮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49);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XRCC1 rs25487和CCNH rs223494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发病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19、0.048)。结论:XRCC1 rs25487 GG基因型将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XRCC1 rs25487位点携带AA/AG基因型者,在PR+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下降;携带AG/GG基因型者,在Her-2+时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7个峰,确认了其中3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98.58%.剌异叶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8.41%);罗勒烯(10.56%);柠檬烯(9.05%);3-蒈烯(3、60%);月桂烯(3.3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9.17%);黄樟素(15.24%)等.并在花椒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大量黄樟素成分.结论:报道了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剌异叶花椒资源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