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7年12月和2006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2例肾移植术后胸主动脉瘤病人,效果良好,现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微创心脏手术中排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排气技术,并评价排气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行微创心脏手术患者为微创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33~7l(57-3±7.2)岁;同期56例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51~69(53.7±6,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腔内残留气泡量、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思维能力及脑部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微创组心腔内残留气泡量少量占69.6%、中量占30.4%,对照组少量占73.2%、中量占2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VS.26.8%,P〉0.05)。微创组术后思维能力评价好85.7%、中12.5%、差1.8%,对照组好78.6%、中19.6%、差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1.8%,P〉0.05)。结论采取一系列心脏排气措施可使微创心脏手术的空气栓塞发生率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相似,在空气栓塞并发症方面无需承担更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标本38例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将切片以抗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单克隆抗体按双抗免疫荧光法处理,观察两组病例主动脉壁中TGF-β1的分布,并通过荧光定量法做TGF-β1表达的定量分析。同时将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特征,采用Verhoeff氏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并参照TGF-β1表达水平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主动脉手术史、病因诊断和主动脉最大直径等临床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病理结果均以动脉中膜变性伴弹力纤维断裂为主要特征。TGF-β1在主动脉壁内分布不均匀,在中膜平滑肌层中表达水平最高,内膜表达低于中膜,外膜表达水平最低。两组间比较,夹层组TGF-β1平均值70.71±9.70,低于动脉瘤组平均值77.66±10.93(P<0.05)。按主动脉壁分层比较,内膜层夹层组为62.54±8.81低于动脉瘤组的72.14±5.85(P<0.05);中膜层夹层组79.26±12.77低于动脉瘤组的86.82±13.47(P<0.05);外膜层夹层组60.04±12.07与动脉瘤组的61.52±18.29表达水平无差异。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动脉直径等因素与TGF-β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组织TGF-β1表达水平低于胸主动脉瘤组织,TGF-β1在动脉壁内不同层次中表达失调对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褪黑激素组,分别进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于术后5d切取部分移植心脏做病理检查,并测定各组受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浓度。其余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6.17±1.17)d,褪黑激素组为(11.83±2.14)d。褪黑激素组的病理切片提示排斥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5d,褪黑激素组外周血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褪黑激素时大鼠移植心脏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移植后小鼠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EPC与动脉内膜损伤和修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供、受者,建立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后移植性模型.术后3 d、2周、4周、6周,观察移植动脉病理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后外周血中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移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周,即可观察到移植动脉新生内膜形成,存在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6周内膜厚度逐渐增生,移植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早期外周血中EPC的数量增多,3 d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减少,术后14和28 d时,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通过同种小鼠腹主动脉原位移植可成功复制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病变特点;外周血中EPC的数量与移植动脉内膜损伤的修复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病指标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位心脏移植受者再行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了解心脏移植术后外科疾病的特点。方法对5例原位心脏移植受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急性胆囊炎2例,急性阑尾炎、双侧巨乳及肺部肿瘤各1例。再次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4.6岁(14~60岁),距心脏移植手术时间平均为16.4个月(4~37个月)。急性胆囊炎和阑尾炎患者均在急诊情况下切除病灶;双侧巨乳患者施行双侧巨乳缩小术;肺部肿瘤患者先于胸腔镜下切除肿块,经快速冰冻病理证实肿瘤为恶性后再行小切口肺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连续监测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动态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力度。结果4例患者术后2周内康复,顺利出院;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因术后发生胃潴留经内科治疗66d后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感染、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无急性排斥反应及心脏移植物功能不全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1.3d(8~66d)。术后随访1~13个月,无手术疾病复发,亦未出现移植心脏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术后虽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低下,但如患外科疾病仍需积极手术治疗。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患者能够耐受再次手术治疗并获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脏移植术后左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8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心脏移植后随访的患者20例,行常规超声检查;应用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血流图;组织多普勒记录心尖四腔心切面图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脏移植组左房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右室的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三尖瓣口血流图心脏移植组A峰的峰值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E/A比值心脏移植组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三尖瓣瓣环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E峰的峰值速度、A峰的峰值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P〈0.05,P〈0.05),E/A比值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E峰的峰值速度、A峰的峰值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均〈0.05),E/A比值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脏移植组其右室收缩功能减退,而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右室舒张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心脏二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肿瘤被发现和治疗。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肿瘤,常以脑栓塞为首发症状,且多发于年轻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最近诊治了1例中年女性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脑栓塞2个月,发现二尖瓣肿块1月余而收治入院。体格检查神智清楚,无发热,右侧上肢、下肢肌力明显减退,HR: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心功能(NYHA)Ⅲ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