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重型肝炎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重型肝炎患者行322次血浆置换(PE)中肝素(HS)及低分子肝素(LMWH)的应用情况,比较二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HS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LMWH组升高,血小板(PLT)计数较LMWH组下降,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LMWH组在血浆分离器中凝血发生率及安全性方面优于HS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安全性高、抗凝效果好且不增加出血倾向,适合在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小关节突不对称随时间的变化. 方法 对54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CT测量判断突出间隙有无小关节突不对称,并测量小关节角,与2年后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2年期观察前后LDH患者的小关节突平面方向矢状突占多数,2年前后小关节突平面方向改变(P>0.05).2年时间里有7例患者小关节突不对称消失,另有7例患者小关节突不对称出现,2年里出现和消失的小关节突不对称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关节平面及不对称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观察小关节不对称与LDH的关系应该在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其临床优势。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研究组(PTED),每组各50例。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疼痛、症状及腰部功能障碍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0.63±0.30)cm、(72.41±7.15)mL、(63.48±6.33)h和(4.11±0.57)d,均低于对照组的(1.85±0.38)cm、(89.62±7.60)mL、(75.31±6.42)h和(6.98±0.6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和92.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M-JOA)评分为(23.14±1.29)分,高于对照组(20.86±1.25)分,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3.05±2.84)分和(1.83±0.42)分,均低于对照组(16.18±2.72)分和(2.90±0.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且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显著缓解。  相似文献   
4.
旋入自锁髓内钉与常规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单臂外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寻求治疗胫骨干骨折最佳固定方法.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各型胫骨干骨折136例,对手术中、术后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病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性愈合者132例,4例骨不连经再次手术愈合;胫前皮肤坏死11例,针道感染2例,废用性肌萎缩6例.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简单,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8月,手术治疗2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25例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LMHS)与普通肝素(UH)在人工肝(ALSS)血浆置换术(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区别。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12例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PE)372次,分成两组分别单独采用UH及LMWH抗凝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UH组TT、APTT均较LMWH组升高,PTA、PLT较LMWH组下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7.30,P<0.01)。结论 LMWH在PE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抗凝效果好,不增加出血倾向,适合在重型肝炎患者ALSS-PE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疗效。方法24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比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和死亡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重型肝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试验组则采用低分子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效果及两种药物对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98.08%,而对照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8,P=0.0417),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辅助人工肝脏的治疗过程中有效,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倾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色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9岁,以发现肝功能异常1 d为主诉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大量饮酒20余年,每日喝白酒〉500 ml。查体:皮肤黝黑,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正常,腹平软,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肋下约2 cm,质地中等,无触痛,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2006年2月—2007年10月15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