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其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8例术后出现钢板断裂患者中,14例由医源性因素引起,4例因外伤、过早负重等引起。结论医源性因素及术后过早负重是钢板断裂的主要原因。科学使用内固定、规范手术操作、修复骨缺损、定期随访、科学的功能康复锻炼等,是防止胫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断裂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掌侧T形锁定钢板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掌侧T形锁定钢板治疗AO分型为B和C的23例桡骨远端骨折。结果:2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评估一种关节镜下行骨折块复位环形钢丝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环形钢丝加压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临床检查全部患者无伸直受限,Lachman征轻度阳性2例,中度阳性1例,前抽屉试验阳性1例。X线片检查均骨性愈合,骨折无移位、畸形愈合。结论关节镜下环形钢丝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较简单,二次拆除内固定简单,疗效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38岁。初次损伤均为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9例;桡骨双段骨折2例,10例为尺桡骨单骨折。初次手术内固定选择:尺桡骨均采用钢板内固定5例;桡骨应用钢板,尺骨克氏针内固定4例;尺桡骨均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者3例。骨折不愈合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采用7~9孔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结果1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尺骨骨折不愈合11例,其中5例钢板内固定者4例断裂,1例松动,7例克氏针固定者6例不愈合;桡骨骨折不愈合1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二次内固定治疗后无内植物折断、失效等病例发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个月。根据前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尺桡骨双骨折内固定选择不当、固定不牢靠、骨折端缺损较多、过早的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尺桡骨特殊的解剖及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在前臂旋转中承受不同的扭转力,以及尺骨内固定材料抗扭转力不够也是导致尺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Neer3部分、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8~73岁,平均52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13例。骨折复位后进行同种异体骨植入,通过骨折的大结节骨块下方进行骨折端植骨,锁定钢板螺钉固定。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8~1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8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可4例,全组优良率87.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同种异体骨移植能有效消除Neer3部分、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骨缺损,有利于骨折断的愈合和牢靠固定,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40例。年龄49~83岁,中位数69岁。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型:A1型15例,A2.1型11例,A2.2型27例,A2.3型16例,A3.2型6例,A3.3型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2 h至8 d,中位数2.5 d。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1例骨折获得愈合;15例内固定手术失败,其中螺钉松动、退出10例,断钉2例,股骨头切割3例。10例螺钉松动、退出者骨折延迟愈合,髋关节屈伸功能受限,不能早期负重及下床活动,其中3例在术后1年死亡,其余7例自主生活能力缺失;2例断钉及3例股骨头切割者因术后长期疼痛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按照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3例,良35例,中13例,差15例。结论:除患者自身骨质量较差外,骨折复位不满意、骨折粉碎较严重、内固定安装位置不恰当也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同年龄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54例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患者以65岁为标准分成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5.5个月(11~26个月),65岁以下DHS内固定组愈合率90.47%,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愈合率94.44%,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以上DHS内固定组愈合率69.70%,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愈合率91.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髋关节功能MerleDaubigne标准评价,65岁以下DHS内固定组优良率62.96%,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为80.9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显骨质疏松的粗隆间骨折,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均是内固定的理想选择。高龄患者伴有明显骨质疏松粗隆问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疗效明显优于DHS,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使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简称PBL教学法)的可行性。方法:将70名临床专科实习同学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施PBL教学法,一组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对两组进行评价考核。结果:骨外科PBL教学法组综合总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组。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可明显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对踝关节稳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34例三踝骨折,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41.5岁。治疗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应用外踝解剖钢板固定,内踝及后踝空心钉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 34例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优2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正规的功能锻炼对改善远期疗效,对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镁合金与铝合金螺钉在枢椎实体标本中的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探讨不同材料螺钉内固定对齿状突Ⅱ型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10具尸体枢椎标本,创建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镁合金螺钉组、钛合金螺钉组)各5例,上好螺钉内固定。行载荷-位移测定和拔出试验。结果加载100 N、200 N、300 N时两组的骨折位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400 N、500 N负荷时镁合金螺钉组骨折位移明显小于钛合金螺钉组,且镁合金螺钉失效时最大负荷明显大于铝合金螺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100 N、200 N拔出力时两组螺钉的拔出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300 N、400 N、500 N拔出力时镁合金螺钉组螺钉拔出长度明显短于钛合金螺钉组,且镁合金螺钉组的最大拔出力明显大于钛合金螺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镁合金齿状突中空螺钉在枢椎齿状突骨折实体标本中的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优于钛合金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