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现已公认本病的最佳术式为全大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造袋肛门吻合术。作者近9年内施行此手术11例。患者年龄为19~65岁。5例在30岁以内。平均随访1~9年,效果满意。除2例切口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每日大便4~6次,能恢复工作。手术时5例已有恶变,其中1例有单个肝转移灶同时行局部切除。手术要点为:肌鞘宜短,充分止血并放置引流,无张力吻合,保护性回肠造口。作者认为除直肠内仅少数息肉,患者能坚持随访者外,均宜采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2.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近6年来12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结果:3种术式在食后烧灼感、进食量、进食次数、体重下降、倾倒综合征、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多于Orr组及反口组(P<0.05)。反口组的贮袋大小及半排空时间显著优于Orr组及P袢组(P<0.05)。结论: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报道另外一组病例,并跟踪观察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后 血清中CA-Hb_3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32例正常献血员中CA-Hb_3的阳性率为3.0%,在86例胃肠道良性疾病中阳性率为9.3%,与之相比,252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54.4%,86例胃癌的阳性率为43.0%。跟踪察家161例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后CA-Hb_3的变化情况(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价值。 方法:收集1995—2010年公开发表的实施D2淋巴清扫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及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共9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1 065例)。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辅助组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D2根治术具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肿瘤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本文报道17年内8例此类患者,所有病人均以清疡出血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继续出血再次手术,病理证实为肿瘤,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未充分应用辅助性检查方法,将肿瘤误诊为溃疡以及未及时再探查。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就新生儿生理学的六个问题进行讨论。低体重婴儿现已明确并非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都是早产儿。由于宫内营养不良、感染、遗传因素或先天畸形可致新生儿低体重。据统计52%的低体重新生儿为早产,但48%虽属足月产而按胎龄计算体重仍低。早产及低体重足月产新生儿物理检查特征鉴别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直肠煽手术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在近30余年中无多大改变。住院病人中Dukes B、C期的比例一直在85%左右,术后约半数病人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目前正探讨各种辅叻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可能性、病人从确诊到手术常需等待一段时间,为了探讨直肠给药作为术前化疗的可行性、从1983年10月,试用5—Fu栓剂于活检确诊的直肠癌45例,每日早晚各一枚,每枚含5—Fu375毫克(药剂科制备)。平均应用10.2天、平均总剂量7545  相似文献   
8.
关于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由于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病理过程以及术后复发规律的认识深化,围手术期放疗、化疗的应用,加之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包括吻合器的应用,患者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保肛手术)在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30例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诊治的30例HNPCC病人,以同期在该院治疗的散发性结直肠癌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病人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MLH1和 MSH2 表达缺失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NPCC组的发病年龄早,近段大肠癌比例高,易于合并多发癌,肿瘤高分化类型所占比例高(P<0.05)。MLH1和 MSH2 表达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HNPCC组中1/3的病人接受了大肠次全切除术,预后与散发大肠癌相当(P>0.05)。结论:HNPCC具有发病早,易合并多发癌的特点,结合MMR的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彻底手术和密切随访可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8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适应症、优点及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84例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术后24h内均下床活动,伤口一期愈合,拆线后即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随访3—36个月,l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腹壁薄弱的老年疝及复发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