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喉罩和面罩用于全麻下妇科腔镜手术反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时间较短、保留自主呼吸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国内外报道常以面罩进行气道管理。喉罩具有气道维持更容易、通气效率明显提高、呼吸指标易于监测等优点,但应用喉罩时是否会增加胃食管反流机率,进而增加麻醉中的误吸风险,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敏感、特异的连续pH监测法,进行下咽部及食管中上段同步反流监测,比较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别应用喉罩和面罩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条件下下咽部及食管中上段反流的发生情况,以探讨喉罩应用的安全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拟保留自主呼吸、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住院患者60例,ASAⅠ~…  相似文献   
2.
欣母沛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PGF2a衍生物,具较强的收缩子宫平滑肌功能,在预防和减少产后子宫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但剖宫产术应用欣母沛后,产妇常常有烦躁、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呼吸增快等不良反应心J。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剂,起效迅速,无明显蓄积,苏醒快而完全,且具有抗恶心呕吐功效,如何发挥二者优点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拟观察小剂量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中预防欣母沛不良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芬合剂对剖宫产术中欣母沛不良反应的预治作用。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并存宫缩乏力危险因素、剖宫产术中需要欣母沛宫体注射的产妇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n=40)。C组(对照组)使用欣母沛前2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ml,I组(实验组)使用欣母沛前2min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单位(芬太尼0.1mg+氟哌啶5mg)。观察两组产妇宫体注射欣母沛前后呼吸、循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组恶心、呕吐、胸闷、面部潮红等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宫体注射欣母沛后10min两组血压均升高,但I组血压升高幅度低于C组(P〈0.01),I组心率、呼吸频率、SpO2变化不明显,C组心率增加、呼吸频率增快、SpO2下降明显(P〈0.01)。结论静脉注射氟芬合剂1单位对剖宫产术中宫体注射欣母沛的不良反应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鞘内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鞘内注射吗啡组(IM组)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组(EM组),每组100例。均行腰硬联合阻滞,I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含吗啡0.1 mg的0.5%罗哌卡因12~15 mg;EM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不含吗啡的0.5%罗哌卡因12~15 mg。术毕IM组直接拔出硬膜外导管,EM组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两组均使用曲马多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12,24,48 h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M组与EM组手术后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是2.92±1.80和3.93±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24 h静态评分、手术后12和48 h疼痛评分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鞘内与硬膜外吗啡镇痛在安静状态下镇痛效果相似,手术后24 h活动状态时鞘内镇痛效果好于硬膜外镇痛。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是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细胞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局麻药神经毒性损伤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研究使用人未分化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培养,细胞分为4组,不同时间点观察SH-SY5H细胞活力、凋亡率等,以评价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局麻药神经毒性情况,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组细胞除了具有形态学上的不同之外,对照组细胞4个不同的时间点细胞活力未见明显改变;A组细胞在4个时间点的细胞活力变动也不大;B组细胞及C组细胞可见随着孵育进程细胞活力逐渐减低,特别是B组细胞活力减退显著;B、C组细胞在孵育1h、孵育6h以及孵育24h时间点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开始时刻水平。对照组和A组细胞凋亡未见明显改变;B组细胞以及C组细胞可见随着孵育进程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特别是B组细胞最为显著;B、C组细胞在孵育1h、孵育6h以及孵育24h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开始时刻水平。结论:AKT/ERK信号通路失衡状态及伴随的离子通道状态改变与妊娠高糖状况下局麻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Ca2+跨膜内流和肌浆网Ca2+释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取正常孕足月待产的子宫平滑肌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①40个孔板中活性良好的子宫平滑肌细胞随机等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低浓度丙泊酚组(P1组)、中浓度丙泊酚组(P2组)、高浓度丙泊酚组(P3组),用Fluo-3AM钙荧光指示剂染色后,分别给予Hank液、10μmol/L丙泊酚(终浓度)、50μmol/L丙泊酚、250μmol/L丙泊酚处理20 min,然后加入40 mmol/L氯化钾,每个孔板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随机选定10个子宫平滑肌细胞,利用图形分析软件分析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取钙荧光强度峰值的平均值反映子宫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Ca2+]i)。②再以20 mmol/L咖啡因代替氯化钾,其余处理及分组同前。结果①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丙泊酚后子宫平滑肌细胞[Ca2+]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氯化钾后[Ca2+]i均升高(P<0.01);与C组相比,加入氯化钾后P1组子宫平滑肌细胞[Ca2+]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和P3组加入氯化钾后[Ca2+]i明显低于C组(均P<0.01),且P3组[Ca2+]i低于P2组(P<0.05)。②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丙泊酚后子宫平滑肌细胞[Ca2+]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入咖啡因后[Ca2+]i升高(P<0.01);加入咖啡因后各组子宫平滑肌细胞[Ca2+]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而减少Ca2+跨膜内流,而对肌浆网Ryanodine型Ca2+释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定义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国际疼痛研究协会(LASP)称之为"源于或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引起",临床上主要见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的损伤、感染、炎症、肿瘤压迫、糖尿病等.一直以来,传统观念都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机制只与神经元有关,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神经元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对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机制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喉罩和气管导管对下咽部及食道中上段反流的影响。方法在全身麻醉控制通气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无胃、食道反流危险因素,随机分为气管导管(TT)组和喉罩(LMA)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放置喉罩和气管导管,机械控制通气。经口明视下置入胃食道双探头pH电极,其中近端探头置于下咽部食道上段扩约肌开口处,远端探头位于食道中上段。连续、同步监测围术期下咽部及食道中上段pH值变化直至患者清醒。pH值降至4.0及以下,即提示胃管反流发生。结果 LMA组与TT组下咽部及食道中上段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反流低危病例的前提下,与TT 相比,LMA用于全麻下控制呼吸妇科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下咽部及食道中上段的反流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2年4~8月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纵膈、宫腔粘连电切术80例,根据医生意愿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定组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125 ml/kg(1支右美托咪定200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终浓度为4μg/ml),即小剂量0.5μg/kg,由微量注射泵10 min泵完,泵注完成后对患者行Ramsay镇静评分,然后由微量注射泵泵入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 min后静脉推入丙泊酚,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手术开始。对照组术前给予生理盐水0.125 ml/kg,其余同右美托咪定组。2组病人术中根据情况随时静脉推入丙泊酚,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的输入。记录手术中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和SPO2最低值;术中应用丙泊酚的总量;术前镇静评分;术后清醒时间及苏醒程度;术中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宫缩痛的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中收缩压[(97.5±7.7)mm Hg vs.(84.0±5.5)mm Hg,t=9.023,P=0.000]、心率最低值[(66.0±6.5)次/min vs.(58.5±5.5)次/min,t=5.571,P=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前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1±0.5)分vs.(1.2±0.4)分,t=18.767,P=0.000],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6.2±1.0)min vs.(5.7±0.7)min,t=2.591,P=0.011],清醒程度优于对照组[(5.0±0.2)分vs.(3.0±0.5)分,t=23.489,P=0.000],所需丙泊酚明显少于对照组[(110.2±6.2)mg vs.(180.4±6.7)mg,t=-48.637,P=0.000],右美托咪定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6例(15%)vs.16例(40%),χ2=6.270,P=0.012;4例(10%)vs.12例(30%),χ2=5.000,P=0.025];术后宫缩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Z=-4.137,P=0.000)。结论小剂量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应用于宫腔镜手术,并能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术后宫缩痛。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定义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称之为“源于或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引起”。临床上主要见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的损伤、感染、炎症、肿瘤压迫、糖尿病等。一直以来,传统观念都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机制只与神经元有关,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神经元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对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机制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