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电传导及Cx43 Ser368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 制备成功的离体灌注工作心脏24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0 MAC七氟醚处理组(Sev组),每组8只。C组:37 ℃ 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继续灌注37 ℃ K-H液105 min;IR组:37 ℃ 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继续灌注37 ℃ K-H液15 min,注射Thomas液(4 ℃,2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4 ℃ K-H液保护心脏,停搏30 min时半量复灌Thomas液(4 ℃,10 ml/kg),60 min时使用37 ℃ K-H液再灌注30 min;Sev组:37 ℃ 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继续灌注含饱和1.0 MAC七氟醚的37 ℃ K-H液15 min,注射Thomas液(4 ℃,2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4 ℃ K-H液保护心脏,停搏30 min时半量复灌Thomas液(4 ℃,10 ml/kg),60 min时使用含饱和1.0 MAC七氟醚的37 ℃ K-H液再灌注30 min。于再灌注即刻至灌注结束,记录离体心脏复跳时间(再灌注即刻至心脏首次跳动所需的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采用心脏刺激仪行程控刺激,测定并记录有效不应期(ERP)、传导速度(CV)。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室肌组织Cx43和Cx43 Ser368蛋白相对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和Sev组ERP明显延长,CV明显减慢(P<0.05);IR组Cx43及Cx43 Ser368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ev组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ERP明显缩短,CV明显增快,Cx43及Cx43 Ser368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七氟醚可以上调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组织Cx43和Cx43 Ser368的表达,促使心室肌电传导增快、有效不应期缩短,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锁骨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即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肌间沟进路臂丛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采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复合液25~30mL行神经阻滞治疗。对术中的镇痛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术中56例镇痛效果显著,好于A组的38例(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臂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用于肩部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组织Kir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80~320 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24只,K-H液平衡灌流15 min后,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组(Sev组),每组8只。C组持续平衡灌流37℃K-H液105 min。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采用4℃Thomas液20 ml/kg使心脏停跳60 min,心脏周围用4℃的Thomas液进行保护,在心脏停跳30 min时追加注射4℃Thomas液10 ml/kg,在心脏停跳60 min时再灌注K-H液30 min。Sev组灌注液为饱含1 MAC七氟醚的K-H液,其余同IR组。观察并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脏复跳时间和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记录平衡灌注15 min(T_0)、继续灌注15 min/平衡30 min(T_1)、再灌注15 min/平衡105 min(T_2)、再灌注30 min/平衡120 min(T_3)的左心室前壁外膜层和内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计算50%和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_(50)、MAPD_(90));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Kir2.1蛋白相对含量和分布。结果灌注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Sev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均恢复正常节律;IR组心脏复跳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Sev组(P0.05);与T_0和T_1时比较,T_2—T_3时IR组外膜层和内膜层MAPD_(90)明显延长(P0.05);Sev组外膜层MAPD_(90)明显延长(P0.05)。T_2—T_3时Sev组和IR组外膜层和内膜层MAPD_(90)明显长于C组(P0.05),Sev组内膜层和外膜层MAPD_(90)明显短于IR组(P0.05)。IR组Kir2.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Sev组Kir2.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C组Kir2.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且具有规则的分布;IR组Kir2.1蛋白的表达点状分散分布且无规律;Sev组Kir2.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且具有规则的分布。结论七氟醚降低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分子机制可能与Kir2.1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在小儿腹股区手术中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对160例的患儿行下肢手术。将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和硬膜外麻醉组(EA)两组。观察这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循环的各项指标、局麻药的用量、麻醉的效果、辅助药物的用量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然后进行比较。结果:CSEA组应用的麻醉效果明显的要EA组好,局麻药的用量和辅助药物用量这方面也明显比EA组少;观察过后这两组都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联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区手术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基层医院小儿腹股区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抽取ASAⅡ级的80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将患儿分成2组:全麻(GA)组40例,为咪唑安定+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全麻+神经阻滞(NB)组40例,上述用药全麻成功后,予0.8%利多卡因行IIN和IHN阻滞。结果: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是小儿腹股区手术值得临床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临床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体表解剖定位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定位方法,分别对两组病例麻醉情况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其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明显改善麻醉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并且可以积极提高麻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