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前列腺癌、60例前列腺增生、60例慢性前列腺炎以及40例非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血清PSA值,并随访观察8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PSA值变化。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的PS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组(P<0.01),其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不高,为74.4%,作为前列腺癌的筛选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前列腺癌的分期、疗效监测有较大价值,其数值升高或下降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总结采用TVT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6.5min。拔除尿管后,19例病人控尿满意,1例仍有轻微尿失禁。术后平均随访12(3-24)个月,20例病人均无尿失禁。合并症有1例膀胱穿孔,1例术后轻度排尿不畅,2例尿频尿急。结论 TVT术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合并症少,术后康复快,是一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段尿道吊带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8例,其中,TVT术26例,TVT-O术19例,Sparc术3例。结果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TVT)术中膀胱镜检发现穿刺针穿入膀胱,经重新调整穿刺纠正。2例(Sparc术和TVT-O术各1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发现阴道前壁吊带外露,经再次手术修补阴道前壁治愈。4例出现尿急症状,给予黄酮哌酯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出现股内侧轻度疼痛,未经特殊治疗,1周内症状自行缓解。结论中段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骨钙素来源于骨组织,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在维持体内钙磷代谢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增加成骨细胞的反应性,因此,也可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标记物。作者测定52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的血清骨钙素,并随访观察病人接受内分泌治疗后骨钙素的变化。旨在获得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期间对骨转移灶监测的价值。同时,就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PSA和PAP作了比较研究。前列腺癌52例;年龄:65~79岁。其中C期25  相似文献   
5.
6.
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新近研究显示:核仁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带有合成核蛋白体RNA基因(rRNA基因)的核仁成分的数目和分布。这种具有rRNA基因的结构称之为核仁组成中心区(NOR)。它内含嗜银蛋白(AG-NOR),在胶体银溶液中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看到。这种蛋白与DNA密切相关,在核蛋白体RNA的转录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回顾性研究了40例前列腺癌的Ag-NOR。目的是通过NOR指数确定前列腺癌诊断,评价其预后。同时,就NOR指数与Gleason′s分级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40例病人选自Lardennois和Ploton于1978年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因口渴、多饮3年余,伴双下肢浮肿1周,于1998年3月25日入院。3年前曾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病,经药物治疗,血糖及血压控制较好。本次入院前1周出现双下肢浮肿伴轻微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症状。查体: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8.
PSA、FPSA/T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国家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前列腺癌最常见,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单体糖蛋白,其血清中的含量足前列腺癌诊断指标之一。PSA的应用使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提高了70%,其流行病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也可升高,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不高。本文通过对10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和前列腺抗原癌变(PSAD)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不易被发现;且病程各异,治疗方法较多。因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是目前研究的重要焦点。其中,肿瘤标记物(癌标)的应用随着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细胞核形态学以及荧光流式细胞测定等技术的发展而有了很大进展。现将这些前列腺癌瘤标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DNA含量与染色体倍体数有着直线相关关系。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FCM)细胞DNA含量分析,可能为前列腺癌的预后提供一种有用的信息。作者选择80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进行FCM,就DNA含量与肿瘤分期、分级以及病人的存活关系进行评价。这些病人均用LHRH类似物或联用甲基孕酮治疗,根据Mostofi方法进行组织学分级。随访54~102个月,并用Kaplan-Meier方法标出生存曲线,80例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放人含5%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