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麻醉学作为二级临床学科,涉及临床麻醉、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等专业范围,专业特点使其在生命体征监测、紧急救护和治疗、危重症诊断处理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安排非麻醉专业学生到麻醉科实习,不仅能使其掌握临床麻醉基础知识,而且对培养其应付紧急医疗情况、及时诊断及处理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成份、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中草药在手术麻醉期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神经、出血、肝肾毒性等多方面不良事件,从而增加围手术期患者的风险性和死亡率。因此,中草药在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正日益受到麻醉医生的关注,本文就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服用中草药的潜在危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内毒素组(SL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R组)、7.5%氯化钠组(HS组)和羟乙基淀粉(HES)130/0.4组(HES组).分为院前期(90 min)、院内复苏期(1 h)和复苏后观察期(3.5 h).院前期:SL组、LR组、HS组和HES组颈总动脉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MAP 35~45 mm Hg 60 min)后,气管内注射内毒素2mg/kg,同时断尾,注射内毒素后即刻分别经30 min静脉输注3倍放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7.5%氯化钠4ml/kg和等放血量的6%HES 130/0.4;院内复苏期:结扎尾部断端止血,在1 h内回输全部放出的血液及等放血量的0.9%氯化钠;复苏后观察期3.5 h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组织湿/干重量比(W/D)和肺通透指数(PPI),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和肺组织AQP-1 mRNA和AQP-5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记录大鼠存活情况.结果 与SL组和LR组比较,HS组和HES组MAP、pH值、PaO2和SaO2升高,血乳酸浓度、BE、W/D、PPI和BALF蛋白浓度降低,HS组肺组织AQP-1 mRNA表达上调,HES组肺组织AQP-1 mRNA和AQP-5 mRNA表达上调,大鼠存活率升高(P<0.05或0.01);与HS组比较,HES组W/D降低,AQP-5 mRNA表达上调,大鼠存活率升高(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6%HES 130/0.4和7.5%氯化钠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6%HES 130/0.4的效果更好,其机制与抑制AQP-1和(或)AQP-5表达下调有关;而乳酸钠林格氏液对其无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冷水束缚应激( WIRS)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 DRG)和胃内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 mRNA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NC组,n=10)、WIRS 2 h组(n=10)、WIRS 4 h组(n=10)和WIRS 6 h组(n=10),NC组不造模;WIRS 2 h组、WIRS 4 h组、WIRS 6 h组均用WIRS法复制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大鼠WIRS时间分别为2、4、6 h。于不同作用时间观察大体胃黏膜损伤变化,评定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观察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胸段DRG和胃内的TRPV1 mRNA的表达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SOD、MDA的活力。结果 WIRS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溃疡指数明显升高( P<0.05)。与NC组比较,WIRS各组胃组织内TRPV1 mRNA的表达均降低( P<0.05);胸段DRG内TRPV1 mRNA在WIRS 6 h组的表达明显降低( P<0.05)。血清SOD活力先增高后降低,4 h时达到高峰;MDA随应激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但在应激4 h时出现一下降过程。结论 TRPV1参与了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机制;血清中SOD、MDA的活力变化较好地反映出应激时机体氧化和抗氧化能力,有望在发现和评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拟行肠癌切除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根据患者术后第7天是否发生POCD,将其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TNM分期、合并疾病、术前中医证型、术前ld、术后l、3、7d的MMSE评分、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现低血压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5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9.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及术中出现低血压次数为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和术中出现低血压次数是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早期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为患者建立可长期使用的透析通道尤为重要,也是患者维持生存的生命线。而自体动静脉造瘘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透析通道,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最理想血管通道。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动静脉造瘘20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和肺水通道蛋白l(AQP1)和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乳酸林格液组(LRS组)、高渗盐水组(HS组)和羟乙基淀粉组(HES)5组,每组12只.建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模拟临床分为4期;动态观察各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①失血性休克期(时间为60 min):在15 min内将MAP降至40 mm Hg(1mm Hg=0.133 kPa)并维持60 min;然后向气管内注射内毒素2 mg/kg,并用断尾法造成大鼠未控制失血性休克.②液体复苏期(时间为30 min):LRS、HS、HES组分别用3倍放血量的LRs、4 ml/kg的7.5%NaCl和1倍放血量的6%HES 130/0.4进行复苏,C组和NF组不处理.③综合复苏期(时间为1 h):在1 h内回输全部失血及1:1失血量的生理盐水.④复苏后观察期:输血、输液结束后继续观察3.5 h. 实验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用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AQPl和AQP5表达,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结果 在C组和HES组,肺血管内皮细胞AQP1和肺泡上皮AQP5均呈阳性表达;HS组仅AQP1呈阳性表达,AQP5则呈微弱表达;NF组和LRS组AQP1、AQP5均呈微弱表达.各组MAP、肺W/D比值和肺组织损伤程度比较显示,HS组和HES组显著优于NF组和LRS组(P<0.05或P<0.01).结论 遭受"二次打击"失血性休克大鼠并发肺损伤时,肺AQP1和AQP5表达下调;采用6%HES 130/0.4进行休克复苏可有效抑制AQP1和AQP5下调,并使肺损伤明显减轻;采用7.5%NaCI复苏仅能抑制AQPl表达下调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肺水肿;而采用LRS复苏既不能保持AQP1、AQP5的表达,也不能有效防止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168例,在麻醉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连续检查,监测手术过程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77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患者中,16例室间隔缺损在术中食管超声引导下行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术,1例患儿在麻醉后手术前纠正误诊;45例瓣膜置换患者中,13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参照食管超声结果最终确定手术方案,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维食管超声及时发现卡瓣;1例拟行带瓣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患者结合手术前食管超声结果改变术式;1例肝癌合并上腔静脉取癌栓患者在食管超声指引下非体外循环完成手术。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心脏外科围术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围术期手术相关问题、指引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氯诺昔康皮下镇痛(PC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在全麻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60例,ASAI~II级,术中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镇痛按药物配伍不同随机分为3组(n=20):A组芬太尼0.01mg/kg+氯诺昔康0.6mg/kg,B组氯胺酮2mg/kg+芬太尼0.01mg/kg+氯诺昔康0.6mg/kg,C组芬太尼0.02mg/kg+氯诺昔康0.6mg/kg。氯诺昔康用无菌用水稀释,然后用0.9%生理盐水配制成混合药液100mL。应用PCA泵,3组术后经皮镇痛(PCSA)均采用负荷量+持续背景量+PCA量模式:负荷剂量3mL,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 h (T1)、8 h (T2)、16 h(T3)、24 h (T4)、48 h(T5)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镇痛效果均良好,在术后镇痛T1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B组和C组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PCA综合满意度为优的例数显著多于A组(P<0.05)。3组术后各时点Bp、HR、RR、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全麻患者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氯诺昔康皮下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为患者建立可长期使用的透析通道尤为重要,也是患者维持生存的生命线.而自体动静脉造瘘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透析通道,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最理想血管通道.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动静脉造瘘20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