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DHS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EvansJensen方法进行临床分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改良的Merle D'Abigne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患侧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分。PFNA组患者与DHS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下地时间,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骼愈合时间上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的患侧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DHS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在治疗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一期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煅炼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石碣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60例,均予以关节镜下一期修复,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0,给予常规康复)和观察组(n=30,给予个性化康复锻炼指导),疗程6个月.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以及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术后予以康复锻炼对术后手术疗效巩固、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获得更好肌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2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股骨远端骨折AO/ASIF分型,A型16例~型8例,治疗采用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无术后感染,1例远端锁钉断裂,经制动后愈合。按Neer等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5例,良6例,优良率87.5%。结论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对软组织破坏少,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用于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外踝上5~7 cm或9~11 cm皮支穿出部位作为旋转点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上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0例,热压伤4例,贴骨瘢痕2例.电烧伤2例.皮瓣切取范围8 cm×6 cm~20 cm×14 cm.供瓣区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26例. 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修复前足皮瓣远端边缘有1.0~1.5 cm皮肤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 结论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3年6月.3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按Anderson—Gustilo分级,Ⅰ型16例,Ⅱ型10例,Ⅲa型4例。治疗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6~38个月随访,除1例延迟性愈合外,其余骨折全部愈合。1例术后感染,1例术后成角畸形。按Johner Wruh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7例。结论: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折愈合率和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4 5例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14例。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7.1岁。结果 经5个月至 3年 9个月 ,平均 16个月的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9周。功能评定根据 Dieust标准 ,优 2 6例 ,良 11例 ,可 8例。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佳 ,稳固性好 ,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手术治疗方案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影像资料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χ2检验分析轴位CT及三维CT对骨盆骨折诊断的差异。结果149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确诊髂骨骨折19例、骶尾骨骨折4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30例及髋臼骨折57例;关节脱位21例、耻骨联合分离5例。轴位CT组与三维CT组间比较在髋臼骨折及骶尾骨骨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关节脱位及耻骨联合分离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有17例,其中膀胱破裂8例、后尿道损伤5例,盆腔血肿4例。149例患者术后复位效果中解剖复位64例,满意75例,不满意14例。获得随访20 d至83个月。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97例,良45例,可7例,优良率95%;X线标准:优95例,良45例,可9例,优良率94%。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表面遮盖重建(SSD)以最直观、全面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图像肯定并明确螺旋CT对骨盆骨折的分型;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的选择和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前、术后影像检查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伤害控制骨科技术在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8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伤害控制骨科技术救治的情况。结果本组86例中,9例死亡,3例截肢,3例发生骨不愈合经再次手术或更换固定方法后愈合。61例患者的功能最终恢复到正常或基本正常,16例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伤害控制骨科技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救治模式和理念,明显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髋部脆性骨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对108例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23个月。探讨Singh分级、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SinghⅢ~Ⅵ级者行内固定术,Ⅰ~Ⅱ级者行人工关节置换,优良率为83.3%;②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7.9%(P〉0.05);③脆性骨折经口服阿仑膦酸钠5个月后,94.4%的患者Singh分级不变;④预防使用抗生素由平均6.9d减为1.7d,术后感染未增多(P〈0.05)。结论Singh指数为基层医院了解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程度的一种方法;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脆性骨折,并发症不少;脆性骨折术后应使用阿仑膦酸钠;限制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骨科内植物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