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残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患者58例为残胃1组(良性消化性溃疡术后),83例为残胃2组(早期胃癌术后),分别进行胃镜、病理组织学及Hp检测.结果 残胃1组患者胃黏膜炎症(P>0.05)、活动性(P<0.05)和Hp感染发生率(P<0.05)等均高于残胃2组.两组Hp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活动性等均高于未感染者(P<0.05),而未感染者在残胃2组中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较感染者更多见(P<0.05).残胃2组Hp检出率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出现降低趋势(P>0.05),且癌前病变与Hp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 术后残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根除率较高、价格较低、安全实用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方案。方法:289例经胃镜证实伴H.pylori感染的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10 d序贯组。92例,以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每日2次,疗程5 d,然后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疗程5 d的序贯治疗;2)1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omeprazole,amoxicillin,clarithromycin,OAC)组。97例,以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疗程7 d;3)2周OAC组。100例,以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疗程14 d。抗H.pylori治疗结束并停药4~8周后复查13C-尿素酶呼气试验。结果:按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10 d序贯组、2周OAC及1周OAC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0.43%,69.00%,63.92%;按方案(per-protocol,PP)分析,三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7.06%,74.19%,69.66%;与OAC 1周及2周组比较,序贯组疗效显著(P<0.05)。三组每例根除H.pylori所需费用分别为287.8,550.9和287.1元。结论:10 d序贯治疗方案具有根除率较高、疗程短、安全、依从性良好等特点,对于根除H.pylori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意义。方法 对247例60~95岁老年肝功能异常分别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包括B超,CT和MRI。结果 本组中肝脏本身疾病引起肝功能异常134例,肝外疾病引起105例,原因不明8例。其中72例是由影像学方法加以明确的。结论 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对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致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老年病科88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住院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害患病率为2.34%,老年患联合用药多,引起肝损害以心血管药物最多(28.41%),其次是抗肿瘤药(23.86%),再次是抗生素(18.16%)。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36.36%),黄疸(9.09%),低热(5.7%),皮肤搔痒(4.5%),无症状(61.4%)。临床治愈率75%,无一例出现肝衰竭。结论 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抗生素是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老年患肝功能受损后大多无明显症状。老年人肝损害与其肝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长期联合用药有关。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160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老年住院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患病率为3.17%(160/5047);老年患者联合用药多,易出现肝损害,以心血管药物最多,构成比为25.6%(41/160),其次是抗肿瘤药,构成比为21.9%(35/160),再次是抗生素,构成比为18.1%(29/160)。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构成比为39.4%(63/160),黄疸构成比为8.1%(13/160),低热构成比为5.6%(9/160),皮肤搔痒构成比为4.4%(7/160),无症状者构成比为59.4%(95/160)。临床治愈率为71.3%。结论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抗生素是引起老年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老年患者肝功能受损后大多无明显症状。老年人肝损伤与其肝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及长期联合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在残胃患者中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94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100例非残胃患者(对照组)进行13C-UBT检测,残胃组根据病程再分为残胃1组(≤5年)29例、2组(6~10年)33例和3组(>10年)32例.对照组和残胃组手术前诊断Hp感染均依据13C-UBT或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手术后诊断依据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评价13C-UBT在残胃患者中的应用价值.13C-UBT检测与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结果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结果 残胃组术后Hp感染率(37.2%)明显低于术前(79.8%;x2=35.058,P<0.01)和对照组(77.0%),毕Ⅱ式术后Hp感染率(24.4%)低于毕Ⅰ式术后(47.2%;x2=5.133,P=0.023).各残胃亚组术前Hp感染率相似(P>0.05),随着术后病程的延长,残胃各亚组间Hp感染率逐渐降低(残胃1组58.6%,2组36.4%,3组18.8%;x =7.839,P=0.021).评判时残胃组和对照组的分界点分别设置在2.0‰和3.5‰时,诊断准确率最高(92.6%和96.0%),13C-UBT与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4,P<0.01).结论 13C-UBT若检测方法得当、评判标准合适,在残胃患者中应用仍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含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4例经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的Hpylori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g(2次/d)+莫西沙星400mg(1次/d);B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20mg(2次,d)+枸橼酸铋钾300mg(4次/d)+呋喃唑酮100mg(2次/d)+阿莫两林ig(2次/d)。两组均治疗7d,治疗结束后4W进行”C尿素呼气检测试验。结果A、B两组的根除率(ITT)分别为91.5%和72.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和27.6%(P〈0.05)。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治疗仞治失败的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