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 (CVD)患者多留有肢体偏瘫、失语、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等后遗症。CVD患病早期肢体多为弛缓性瘫 ,数日后肌张力增强 ,出现上肢以屈肌痉挛和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根据国家内外资料证实 ,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康复治疗。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 ,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CVD的继发障碍 ,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的。我们针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制定了一整套早期康复护理计划 ,具体措施包括 …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准确率,建议临床采用Berry分型。方法11例APSD患者,超声心动图重点扫查大动脉短轴、右室流出道、高位升主动脉长轴、肺动脉干长轴和胸骨上窝主动脉弓等切面,观察主动脉肺动脉间隔是否完整及间隔缺损的大小、部位,肺动脉分支与升主动脉的关系,主动脉弓降段发育状况。结果按Berry分型,11例APSD患者超声诊断分型为:APSDI型6例,Ⅱ。型1例,ⅡB型3例,Ⅲ型1例。2例Ⅱ型APSD患者均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离断和动脉导管未闭且室间隔完整。术前超声心动图对全部患者的APSD畸形作出了明确诊断,仅漏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右心超声造影可明确鉴别APSD与回声中断的假阳性表现。结论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诊断APSD的首选方法,其诊断准确性高、重复性强。Berry分型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和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正常犬心肌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开胸后经股静脉持续匀速推注造影剂(C3F8),在三平面心腔造影条件下,实时观察所有心肌内微气泡"从无到有再到稳定状态"的充填全过程;达稳定状态后,再行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微气泡被Flash破坏后心肌内微气泡再充填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两种观察方法均用单指数函数Y=A×(1-e-βt)+B来拟合时间一强度曲线,测量A值(平台期峰值强度)和β值(曲线斜率)来定量分析心肌血流灌注状态.结果 心肌内做气泡"从无到有再到稳定状态"的充填过程与Flash后心肌内微气泡再充填达稳定状态的时间一强度曲线相似,曲线均为先上升,后达到平台期.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能同步评价所有各心肌节段的血流灌注,心肌血流量(At×βt)心尖段(0.40±0.12)<中间段(0.78±0.30)<心底段(1.04±0.34),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则只能通过分次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和左室长轴观来评价各心肌节段的血流灌注.心肌血流量(As×βs)心尖段(11.2±4.1)<中间段(12.4±5.8)<心底段(12.8±5.8),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平面和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获取的微泡灌注的时间-强度曲线相似,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癫癎持续状态是指大发作连续不止,每一次发作后尚未清醒又紧接着发作.是神经科的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本文总结我院收治的57例癫癎持续状态的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癫持续状态是指大发作连续不止 ,每一次发作后尚未清醒又紧接着发作。是神经科的急重症之一 ,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本文总结我院收治的 5 7例癫持续状态的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2例 ,女 2 5例 ,年龄 8~ 74岁 ,平均 37岁 ;病史 2h~ 2 0a ;原发性癫 15例 ,症状性 42例。1 2 临床表现  5 7例均为强直 阵挛发作。伴体温超过 38℃ 2 3例 ,肺部感染 2 3例 ,偏瘫 18例 ,呼吸衰竭 10例 ,呼吸暂停 5例。2 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2 1 将病人置于安静的小房间 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刺激。2 2 发作时迅速将开口…  相似文献   
7.
败血症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合并败血症、黄疸和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全身多系统疾病的概率明显增高,这些疾病临床表现明显,积极探索这些疾病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关系,有助于发现早期ROP,国外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顺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Bax和Bcl-2的影响,探讨顺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化疗药物顺铂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对数期生长的人胃癌BGC-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对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ax及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顺铂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成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BGC-823细胞24小时后,Bax蛋白和mRNA水平成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而Bcl-2蛋白和mRNA水平成浓度依赖性减少。结论经顺铂处理的人胃癌BGC一823细胞,不论是在转录水平还是在翻译水平均上调了Bax的表达,同时使Bcl-2表达下调,此途径可能为顺铂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百里醌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Hoechst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XI-AP)、半胱天冬酶(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PTEN、Akt及phospho-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百里醌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吉西他滨组(GEM)、百里醌组(TQ)、百里醌联合吉西他滨组(TQ+GEM)、百里醌与吉西他滨序贯给药组(TQ-GEM)相对细胞活性分别为83.7%±4.1%、51.8%±6.0%、48.25%±6.50%、33.3%±3.9%;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2.2%±3.8%、30.4%±4.3%、43.5%±5.7%、58.3%±6.1%;各组相对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GEM组比较,TQ-GEM组与TQ+ GEM组相对细胞活性明显下调(P <0.001),凋亡率明显上调(P <0.001);TQ-GEM组较TQ+ GEM组出现更明显的增殖受抑(P <0.001),更高的细胞凋亡率(P<0.001).百里醌-吉西他滨序贯给药作用于胰腺癌BxPC-3细胞后,BxPC-3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XIA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百里醌可显著上调BxPC-3细胞PTEN的表达,明显抑制Akt磷酸化.结论 百里醌可明显增强吉西他滨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Akt去磷酸化,促使Bcl-2、XIAP表达上调及Bax表达下调,活化caspase-3、caspase-9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49例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年龄为(60.2±15.5)岁, 其中年龄>60岁者有27例。临床表现为便血占63.27%(31/49), 腹痛腹胀占53.06%(26/49), 头晕乏力占40.82%(20/49)。合并不同程度贫血占69.39%(34/49),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占65.31%(32/49), 合并结肠息肉占28.57%(14/49)。10例为单发病灶, 39例为多发病灶。病变发生在横结肠的有31例, 发生在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者各有25例。针对7例活动性渗血患者行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止血4例, 电凝术止血3例, 余予输血、改善贫血等对症处理。结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肠道血管病变, 病变可累及肠道任意部位, 以右半结肠为主, 肠道病变可单发或多发,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症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