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急性期混合营养支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琴  章翔  杨利孙  杜军丽 《医学争鸣》2001,22(23):2206-2207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严重高血压脑出血及脑瘤术后的患者有时出现长时间昏迷 .这类患者在伤后或术后的急性期颅内存在脑水肿反应高峰 ,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 ,而消化系统合并胃肠麻痹及应激性胃出血等 [1 - 3 ] .这些因素导致患者营养状况很难维持 .因此 ,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很有意义 . 1999- 0 4以来 ,我们对 80例颅脑创伤及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急性期营养支持的观察研究 ,取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 80例 ,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40 (男 2 9,女 11)例 ,年龄 18~ 72岁 .包括重型颅脑损伤 2 9例 ,高…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作为新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 ,研究表明 ,b FGF能促进体内外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广泛分布于成熟和未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内 ,主要由神经元、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产生 [1 ] ,b FGF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多肽 ,具有促进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存活化以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其神经活性广泛 ,能保护神经元 ,促进神经生长 ,b FGF在保护神经元免受各种因素所致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FGF参与弥…  相似文献   
3.
大库容量人源性天然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一个大库容量(>10^8)的人类天然单链抗体库。方法:从正常人400mL外周血分离林巴细胞,提取mRNA后反转录出cDNA第一链, 行半套式PCR扩增VH和VL基因片段,依次插入含Loxp和Loxp511序列的pDNA5,电转化TG1大肠杆菌,构建初级库进一步用初级库感染BS1365使其VH,VL发生重组从而获得次级库。结果:所有VH,VL亚类基因都得到了扩增,scFv克隆效率为99.9%,重组效率为每个单克隆BS1365中含至少8种不同的scFv基因。初级库容量为10^7,次级库容量至少为10^11。结论:我们采用细胞内重组的方法构建了10^11的人类天然抗体库。  相似文献   
4.
二次脑损伤对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元损伤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 SBI)理论系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外科专家Miller在1978年首次提出,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是最常见的SBI因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关SBI因素可增加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研究国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统计工作,但关于SBI因素可加重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 DBI)的动物实验研究甚少[1,2]. 本研究在Marmarou DBI的基础上,制成低血压性SBI模型,观察室上区皮层神经元的损伤数目,旨在探讨SBI因素低血压是否可增加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从而加重DBI.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研究癌痛消颗粒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以探讨该药癌痛消颗粒抗肝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癌痛消颗粒高剂量组(A组)、癌痛消颗粒低剂量组(B组)、5-Fu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于造模后第8天对癌痛消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灌胃给药,5-Fu组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用药14天后停药24h,处死大鼠,取出瘤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另设正常饲养组(E组)大鼠10只,不进行造模及给药,供实验结束时作空白对照用。结果:造模各组(A、B、C、D组)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E组)(P〈0.01);两者的表达均以D组最高;和D组比较,A、B、C组均可明显降低VEGF及MvD的表达(P〈0.01),A组比B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癌痛消颗粒可下调大鼠移植性肝癌VEGF和MVD的表达,以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输液患者发生浅静脉炎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 探讨可能引发浅静脉炎的高危因素,藉以预防和减轻浅静脉炎的发生,1998-01~11我们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获得体会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用累计法在本院发生浅静脉炎机率比较高的8个科室(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妇产科、烧伤科)选择发生浅静脉炎的患者106例,在以上科室再选择未发生浅静脉炎的患者8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37例,女56例,年龄3岁~75岁.诊断标准根据《黄家驷外科学》中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1]:局部疼痛、肿胀、循沿受累静脉的整个行经…  相似文献   
7.
因我国没有建立动脉瘤普查系统,颅内动脉瘤就诊率较日本及欧洲国家低。动脉瘤病人多以初次破裂出血或出现局灶压迫症状而人院治疗,首次出血后7d内易发生二次出血,再出血的病人40%~60%死亡。神经放射检查(包括血管造影)、搬运、情绪激动、大小便后、血压偏高、活动等是诱发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拉。,因此术前期对动脉瘤病人的安全保护尤为重要。对我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采取术前期全员知情氛围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型听神经瘤是指肿瘤直径超过30 mm者[1].听神经瘤位于后颅窝桥脑小脑角,首先压迫位听神经和面神经.随着肿瘤的长大,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并增多.向小脑桥脑隐窝发展压迫三叉神经,向下发展压迫舌咽、迷走、副神经,向内发展压迫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严重的压迫脑干,使脑干移位,造成颅内高压.由于解剖位置关系复杂,手术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近年来,我科不断探讨总结经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减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预防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护理工作中,传统叙述式交班报告,每班书写一次,交班内容不免笼统,不能客观、动态、及时准确地反应患者每一时间段的病情变化.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我科作为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从2001年1月探讨性试用专科住院评估及PIO(problem intervention outcome)替代传统的交班报告书写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神经影像学信息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认为现代神经影像学信息可以让护士直观地了解颅内疾病的部位、范围、性质及毗邻重要结构,从而正确评估患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预见性护理的能力,使患获得必要的安全保护;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稳定患的情绪;有目的地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