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肾移植受为终末期尿毒症,尽管术前受均经过血液透析治疗,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贫血、高肾素型高血压以及循环系统不稳定性,常伴心功能不全,因此要特别重视心血管方面的治疗。我院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102例。其中肾功不全伴心衰17例,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Straub Rotarex System血栓旋切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Straub Rotarex System血栓旋切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9例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其中动脉栓塞4例,股动脉栓塞3例,髂动脉栓塞1例,髂动脉闭塞合并动脉栓塞1例。栓塞原因5例为动脉硬化,4例为心脏栓子脱落;病程1 d~5个月;栓塞长度为5~13 cm;对1例左髂动脉闭塞及动脉栓塞患者先行左髂动脉血管内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再对动脉血栓行旋切治疗,8例动脉栓塞患者直接采用血管内血栓旋切治疗,对其中2例旋切治疗术后血管狭窄>50%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给予抗凝、抗感染治疗1周。结果9例患者顺利完成了血栓旋切、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血栓被清除、血管狭窄消失、血流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StraubRotarex血栓旋切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常见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运用嘌呤核苷酸类衍生物抗病毒药万乃洛韦或阿昔洛韦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结果:本组15例病毒感染,痊愈13例,1例死于重症肝,1例死于混合感染。结论: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是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骁悉、环孢素A及强的松三联用药与硫唑嘌呤、环孢素A及强的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骁悉组32例及硫唑嘌呤组70例肾移植术后用药。结果骁悉组急排发生率显著低于硫唑嘌呤组;肾存活率骁悉组亦显著高于硫唑嘌呤组;肾毒性发生率两组相近。结论骁悉组三联用药疗效优于硫唑嘌呤组。毒副作用也小于硫唑嘌呤组。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7岁,因颜面浮肿5天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因“间质性肺炎,溶血性贫血”在外院住院治疗。用“羟氨苄青霉素8g静滴”后出现双侧腰部胀痛,下肢坠胀,排尿困难。给留置导尿,导出约100ml鲜红色血尿,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至转清。随后出现尿量减少,无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继续治疗2天,出现双下肢、颜面浮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缝合股动脉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外科184例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血管缝合器缝合穿刺股动脉,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84例患者术中穿刺缝合单侧股动脉127例,术中穿刺缝合双侧股动脉57例,术中一侧股动脉使用2把血管缝合器184例,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170条,压迫5 min止血13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术中使用1把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51条,压迫5 min止血5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预埋1把血管缝合器时间为1.5 min,术后缝合推结时间1 min.术中无一条中转切开缝合,6条术后出现血肿,未治疗约2周后消退.术后随访3 ~ 36个月.3条动脉下肢疼痛经血管彩超或CTA检查证实有股动脉轻中度狭窄,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使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在主动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性 ,2 6岁。刀刺伤右上臂腋窝 ,上肢活动受限 ,腋窝肿胀 ,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 ,约 6cm× 5cm大小 ,肿块中心的创口时有活动性出血。造影及治疗 :穿刺右股动脉将导管置于右锁骨下动脉造影 ,见肱动脉上段有局限性狭窄 ,狭窄段约 2cm长 ,管腔壁不光整 ,其两侧见一哑铃状动脉瘤 ,约 4.5cm× 2 .3cm ,周围血管分支有推移征象 ,并见肱静脉显影。穿刺右肱动脉下段 ,放入支架释放器 ,透视下在假性动脉瘤破口处之狭窄的肱动脉内 ,缓慢释放 8mm× 4cmZ型带膜内支架一枚。再造影 ,见支架位置准确无移位 ,狭窄段已扩张 ,假性动脉…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增生与化生并存的一种病变,我们于2003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中,总结了临床尿动力学上伴有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outletobstruction,BOO)这一类患者的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6例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及2例外伤性周围血管损伤的患者。15例为髂动脉或股动脉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1例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1例为右肱动脉上段外伤性动脉瘤,1例为外伤性右锁骨下动-静脉瘘。16例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溶栓治疗,球囊导管血管内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2例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内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闭塞血管重新开通,损伤血管修复,血液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