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肠内引流术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有关肠胆返流与返流性胆管炎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由于目前对肠胆返流所致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以及胆汁成份和理化特性改变的研究不多,许多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4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的增高,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应增多。若不在胆囊切除术前或术中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理,常在术后遗留胆总管结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再次手术,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9644例胆囊结石中发现胆总管继发性结石248例,本文介绍我们在诊治方面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血清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5例阻塞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BUN和Cr值进行检测 ,并以 2 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阻塞性黄疸组BUN和Cr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而NO和NOS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NO与BUN和Cr呈负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1 9和 - 0 .553(P<0 .0 1 )。结论 阻塞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时其血清NO和NOS下降 ,提示NO在阻塞性黄疸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现代肝胆外科肝内胆道手术技术的需要,选择可行的手术进路,研究新的手术方法。作观察了30个人肝标本的肝内各叶、段胆菅与相应门静脉、肝动脉分支走行、位置的解剖关系。结果表明:肝门胆量、左右肝管及左内叶胆管的显露和切开直从脏面进路。右肝内各叶、段胆管的显露和切开则膈面进路优干脏面进路。上述进路用于临床手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多处胆管狭窄35例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居高不下,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JAK2/STAT3/SCOS3信号通路可能对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关键作用,本文就SOCS3在肝胆管肿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手术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5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纵隔肿物的患者,其中单操作孔VATS组56例,常规三孔VATS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监护治疗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ICU监护治疗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操作孔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三孔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三孔VATS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心率失常,单操作孔VATS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8年,1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单操作孔VATS组7例,常规三孔VATS组8例)中11例患者肌无力症状术后不同程度好转(单操作孔VATS组6例,常规三孔VATS组5例),4例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无明显改善(单操作孔VATS组1例,常规三孔VATS组3例),15例患者术后均门诊口服溴吡啶斯的明治疗。125例患者,除常规三孔VATS组1例伤口持续性疼痛半年,给予理疗止痛等治疗好转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物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三孔VATS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可吸收缝线缝扎部分胆总管建立兔损伤性胆管狭窄动物模型.方法 24只新西兰兔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用6-0可吸收缝线缝扎1/2胆总管,手术当天和术后15、30 d检验血清肝功能指标,取狭窄段胆总管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表达,免疫组化DAB法检测狭窄段胆管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手术组动物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30 d均高于术前(P<0.01).术中观察胆总管损伤处明显狭窄,手术组病理切片中,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形成瘢痕组织,Ⅰ、Ⅲ型胶原随着时间推移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可吸收缝线缝扎法可有效建立兔胆总管良性狭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构建及鉴定sh RNA-Bmi1重组载体,探讨靶向沉默原癌基因Bmi1对人胆囊癌细胞Bmi1m 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对裸鼠皮下移植瘤h 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Bmi1不同位点构建4个sh RNABmi1重组质粒,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i1m RNA和蛋白表达,选择有效干扰组进行体内实验.构建GBC-SD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sh RNA-Bmi-4组(实验组)、sh RNA-Scramble(错配组),Lipofectamine(阴性对照组),GBC-SD(空白对照组).成瘤后进行移植瘤治疗,治疗6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检测裸鼠移植瘤h TER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sh RNA-Bmi1重组载体.转染胆囊癌48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h RNA-Bmi1-4组GBC-SD绿色荧光强度增强、转染效率最高,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 RNA-Bmi1-4组m 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sh RNA-Bmi1-4组作为有效干扰序列作后续体内实验.免疫组化检测sh RNA-Bmi-4组裸鼠移植瘤h TER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间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了sh RNA-Bmi1重组载体,顺利进行重组载体的转化和转染实验。靶向沉默Bmi1基因可有效促进胆囊癌细胞Bmi1m RNA降解、抑制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GBC-SD裸鼠移植瘤h TERT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进行了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肝脏穿刺联合检查,以求发现三者间的规律性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