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完整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2-12收治的93例胸腰椎骨折,根据临床查体结合影像资料将其分为PLC完整组41例与PLC损伤组52例。结果 与PLC完整组相比,PLC损伤组的Denis分型与AO分型分布有明显区别。PLC损伤组中LCS评分、LSC〉7分比例、TLICS评分、TLICS〉5分比例、除外PLC项目的 TLICS评分、Cobb角度与PLC完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年龄、性别及椎管占位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损伤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PLC完整组更重。结论 PLC的完整性是评估胸腰椎骨折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与骨折的分型、损伤评分、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帖压组给予单纯耳穴帖压治疗.以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仪所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 Vp、Vd、Vm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合组临床治愈率(80%)优于手法组(52.5%)和帖压组(47.5%).结论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和耳穴帖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改良Hulth方法制备幼年大鼠髋关节软骨损伤模型,观察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照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陶瓷。植入后4周,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变化,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空白组关节软骨平滑、完整;对照组关节软骨损害明显,关节软骨表面破裂、缺损、凹凸不平,软骨四层结构不清晰;观察组关节软骨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②在相同观察时间点,观察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能促进幼年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其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5月间79例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LSA、LL、PI、PT、SS、L5I及SVA等),在腰椎MRI的矢状位T2WI图像中观察L4/L5及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等级。分别按滑脱程度的不同、PI的大小以及L5/S1椎间盘退变的等级不同进行分组对比。[结果]与L5滑脱程度<25%组相比,滑脱>25%组的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更重;两组L4/L5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PI大小进行分组,大PI组的L5/S1椎间盘退变等级与小PI组或正常PI组相比均更重。按L5/S1椎间盘退变不同等级进行分组,中重度退变组的LSA明显小于无退变组,而PI、PT、SS和L5I值均明显大于无退变组。三组的LL及S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L5/S1椎间盘退变的等级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与退变髓核突出对大鼠疼痛阈值以及背根神经节中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椎间盘退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19)、正常髓核(N-NP)组(n=16)和退变髓核(P-NP)组(n=19)。对P-NP组大鼠利用尾椎椎间盘纤维环穿刺的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取出N-NP组和P-NP组大鼠自体的正常髓核与退变髓核组织,置于手术显露后的腰5左侧神经根处,建立髓核突出致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采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术前1天,术后1、4、7、10、14、21天机械刺激阈值与热刺激阈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术后第4、14天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NF-α的表达。结果行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后2周,组织学与MRI检查均证实椎间盘组织发生明显退变。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动物未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N-NP组和P-NP组大鼠机械性刺激阈值均显著下降,该痛觉过敏现象持续至术后2周消失;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退变髓核所致机械性刺激阈值下降程度更为严重。各实验组均未发生热刺激阈值的规律性变化。术后第4、14天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中未见TNF-α明显表达,而正常及退变髓核组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大鼠尾椎纤维环穿刺是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发生退变的髓核组织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加重,提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释放的炎症因子在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 2.014, P = 0.031)、手术时间(OR = 1.650, P = 0.042)、糖尿病(OR = 4.457, P = 0.018)和术前放疗(OR= 17.338, P = 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国产球囊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评价其在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7~2007年9月收治的19例26椎严格选抒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可膨胀性扩骨球囊行 PKP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椎的高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结果有显著性筹异(P<0.05).X线片观察:奉组单侧穿刺的26个椎体有23个见骨水泥越过中线到达柞体对侧,骨水泥充填满意.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较明显.本组有2例3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椎旁少量渗漏1例1椎,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国产球囊进行的PKP手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Denis分型和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分型系统在不同专业医师中应用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由不同专科医师采用2种分型方法对85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分类,间隔2个月后再次分型。分析2种分型的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结果按观察者间可信度,Denis分型的Kappa值在0.632~0.735,平均为0.661(基本可信)。TUCS分型具体分值的Kappa值在0.217~0.316,平均为0.273(轻中度可信)。TUCS的推荐治疗分类Kappa值在0.641~0.764,平均为0.704(基本可信)。按观察者内可重复性,Denis分型Kappa值在0.375—0.580,平均为0.459(中度可信)。TLICS分型具体分值的Kappa值在0.319~0.478,平均为0.380(轻中度可信)。TLICS的推荐治疗分类Kappa值在0.617~0.785,平均为0.724(基本可信)。结论胸腰椎骨折的Denis分型在各个专业医师中应用的可信度较好,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LICS评分的推荐治疗分型在各个专业医师中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均更高,更有利于相互交流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ARDS分型为标准,由5位研究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独立分型,1个月后再次独立分型。收集结果,分别行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和同一观察者内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与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共计490例次分型中,包括A型74例次(15%),B型167例次(34%),C型187例次(38%)和D型62例次(13%)。5位研究者在第1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77.6%~93.9%(89.6%)、69.4%~91.8%(86.6%)、67.3%~81.6%(77.5%)和65.3%~81.6%(74.1%);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764、0.719、0.596和0.641;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0.612、0.576和0.589。同一研究者前后两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85.7%~98.0%(94.7%)、89.8%~95.9%(92.1%)、77.6%~91.8%(87.5%)和75.5%~87.8%(82.4%);其可重复性Kappa值分别为0.857、0.842、0.779和0.804;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02、0.689和0.645。结论:CARDS分型应用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极佳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腕踝针治疗工伤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工伤 PTSD 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予腕踝针及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分别进行 PTSD 临床监测量表(C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 CAPS、HAMD 和 HAMA 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减分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能提高工伤所致PTSD 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