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典型症状为食管症状:反酸、反食、烧心、嗳气。还有一类是食管外症状,如哮喘、慢性咳嗽、胸痛等。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典型的食管症状,直接表现出哮喘、咳嗽,这部分是最容易误诊的人群。我院2010—2012年对收治的15例以哮喘为首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疾病患者应用优化院前急救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诊治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没有院前急救,由家属送至医院,研究组予以优化院前急救方案,分析两组急救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及痊愈率情况。结果:抢救后,研究组开始洗胃(18.64±5.19)min、阿托品量(9.86±1.23)mg、氯磷定量(12.23±3.46)g、症状消失(64.03±9.46)min、CHE恢复(47.26±6.52)h及住院时间(118.52±8.94)h均比对照组少(P 0.05);研究组呼吸衰竭、心脏损害等并发症11.11%及反跳2.22%比对照组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痊愈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疾病患者应用优化院前急救,能有效提高急救效果,患者预后恢复时间更短,且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9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两组患者均为负氮平衡,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组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4.
5.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以“间断性右下腹痛6个月,再发疼痛8h”为主诉于2013年4月2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寒战,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于我院急诊行腹部CT示:阑尾炎可能,可见粪石.行抗炎对症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6个月来间断出现右下腹疼痛,经抗炎治疗后均可缓解.8h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收入我科.入院时查体:T:36.7℃,P:70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肌软,右下腹麦氏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半年,加重2d”为主诉于2016年7月16日入大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二科.入院半年前患者突发剑突下疼痛,呈胀痛,无放散痛,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半年来疼痛间断发作,期间行抗炎治疗可缓解,入院前2天患者疼痛再次出现,程度较前加重,持续时间较长,抗炎治疗后无缓解,遂来我院急诊,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为诊断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CT诊断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消化道是否出血进行分组。其中有80例患者入院时有消化道出血现象,纳为出血组;其余75例患者为消化道未出血者,纳为未出血组。将两组患者的CTP(CT门静脉成像)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Kappa进行检验分析,采用ROC曲线对CTP参数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和胃左静脉(LGV)直径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准确性。结果 155例肝硬化患者中,CTP检查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31例、阳性124例;胃镜检查显示阴性33例,阳性122例。CTP检查发现有5例胃-肾分流和3例脾-肾分流。Kappa一致性显示CTP检查和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798和0.775,P 0.01;出血组MPV、SPV、LGV直径宽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V和LGV直径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有一定的准确性,LGV直径准确性更高,以6.1mm为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71%和84.93%;MPV直径以16.3mm为界值时,敏感性(75.71%)优于LGV和SPV直径。结论 CTP能够准确判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分型、分级,与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无创性、清晰性等优势,可用作临床诊断的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隐蔽三孔法无可见疤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应用隐蔽三孔法为68例患者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平均31min,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h,住院时间2~5d,平均3.3d,术后电话随访2~12个月,除1例术后穿刺孔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隐蔽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腹部无可见手术疤痕,美容效果理想,使创伤进一步减小,术后疼痛更加轻微,同时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推广,更加符合微创外科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可行性,并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结果。方法 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两组,各10例。EN组术前3天口肠百普素及术后24小时内经空肠造口管输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TPN组经中心静脉进行,共14日。结果 EN组,TPN组均完成营养计划,未发生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两组术后体重、体质指数、上臂周径均较术前略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3-甲基组氨酸营养支持前后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转铁蛋白、3-甲基组氨酸TPN组术后7天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而EN支持组仍维持在术前水平。对肝功能的影响碱酸酶、术后乳酸脱氢酶TPN组高于EN组(P<0.05),总胆红素IPN、EN前后均无显著改变。两组术后氮监测1周均表现为负氮平衡。EN、TP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5+0.5天,3.0+0.5天,P<0.05,排便时间各为4.0+1.0天,6.0+1.0天(P<0.01)。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无差异(P<0.05)。平均往院费用/药物费用EN、TPN组分别是11206/4502元、15430/7500元(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术前3天及术中空肠造口术后早期(24小时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病人术后的高分解代谢并不因外源性营养底物而逆转。两种支持方式对于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作用。与TPN相比,EN促进肠功能恢复,对肝功能影响小,住院费用低,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