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弓足是复杂的足部三维畸形,多数患儿存在原发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畸形涉及骨性序列异常及肌力失衡。治疗方法众多,包括软组织松解、截骨、肌腱转移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患儿年龄、畸形的柔软性以及畸形严重程度而异。详尽且准确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就儿童高弓足畸形的临床与影像学评估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以来,以2019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为病原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在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并迅速波及全国。陆续的相关报告证实,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群对其普遍易感,这给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随着疫情的发展,小儿骨科急诊创伤患儿的急诊与住院治疗需求问题日益突显。在武汉市及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小儿骨科医护人员的救治经验基础上,通过查阅已公布的相关防控条例,结合国内外关于2019-nCoV最新研究文献,充分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传染特点,综合既往已有的小儿骨科创伤救治原则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急诊创伤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制定出系统规范且符合小儿骨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路径和防控措施,同时也为各级医院从门急诊、住院、手术到术后护理等各环节防控,并安全开展小儿骨科创伤急诊手术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支架以一期手术、渐进矫形的方法治疗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的可行性以及根据畸形的病理变化正确组装支架的方法.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6例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患儿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术前常规拍摄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测量患肢短缩和成角畸形的程度并确定成角旋转中心的位置.术中安装支架时,铰链安置在成角旋转中心水平.术后7 d开始通过调整支架螺杆渐进矫正成角和短缩畸形并且每2周拍摄X线片观察畸形矫正和新骨生长情况.全长X线片证实恢复了下肢机械轴线和长度后停止调整支架,每月拍摄X线片复查,待新生骨痂矿化满意后去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中记录肢体长度、畸形有无复发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根据X线片观察下肢力线、关节水平线与机械轴线角度以及新牛骨塑形情况.结果 6例患儿中除1例于骨折畸形愈合部位截骨矫形,邻近骨段延长外,余5例均利用微创截骨部位完成矫形与延长.术后平均矫正成角畸形34.8°(20°~58°),平均延长5.3 cm(3.5~6.5 cm).所有患儿下肢机械力线恢 复,相关关节角度恢复至正常范围,双下肢等长.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延长骨痂愈合良好.结论 应 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安全、可靠,可精确恢复下肢长度与机械轴线.术前 须科学分析畸形的病理变化,正确设计支架铰链的水平与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转子移位术矫正儿童及青少年短髋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5 年8 月至2011 年1 月, 应用大转子移位术矫正儿童及青少年短髋畸形20 例22 髋, 其中18 例20 髋获得随访。男4 例, 女14 例;年龄7.5~15.0 岁, 平均11.4 岁。5 例6 髋为Perthes 病残留畸形, 13 例14髋为发育性髋脱位手术后股骨头坏死。4 例4 髋曾行大转子阻滞术。均行大转子移位术, 矫正畸形后以拉力螺钉固定, 术后石膏裤固定6 周。结果 随访14~79个月, 平均31 个月。术前有行走后疲劳不适感或髋关节疼痛18例, 末次随访时消失或改善13 例;术前16 例存在跛行、Trendelenburg 征阳性, 末次随访时改善9 例;术前12 例13 髋存在髋外展受限, 术后明显改善, 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外展范围(45.38°±1.05°)与术前(25.38°±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转子尖到股骨头上缘关节面水平的距离[(17.47±3.14)mm]、大转子尖到股骨头中心距离与股骨头半径之比(2.10±0.21)与术前[分别为(-2.89±4.62)mm、1.59±0.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下肢长度差(0.78±0.26)cm, 与术前[(0.83±0.33)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及青少年短髋畸形, 大转子移位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恢复股骨近端正常解剖关系, 重建髋关节生物力学环境, 但不能改善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Pavlik吊带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s,DDH)失败病例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闭合复位(closed reduction,CR)石膏裤和外展支具的治疗结果,探讨Pavlik吊带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B超筛查Graf分型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利用妇幼卫生保健三级管理和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操作系统对生后6~8周的婴儿进行早期髋关节B超筛查的资料。筛查采用"初...  相似文献   
7.
齐素红  董梅  张中礼 《天津护理》2012,20(4):220-22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08年以前对于6到18个月的患儿多直接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内收肌切断和石膏裤外固定[1].由于该年龄段患儿患侧股骨头向上移位,出现下肢短缩、内收肌挛缩外展受限明显和"不可复性".闭合复位石膏裤外固定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股骨头坏死,为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复位成功率,自2008年起我科对于该年龄段的患儿在复位前行双下肢屈髋位的悬吊牵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 创伤骨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尺骨截骨后成角延长钢板内固定或单臂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 氏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7 月至2011 年6 月收治的儿童陈旧性孟氏 骨折患儿19 例, 男11例, 女8例。Bado 玉型13 例, III型6 例。按照尺骨截骨后固定方法分为钢板内固 定组(12 例, 治疗时平均年龄为5.3 岁, 受伤时间平均为6.8 个月;Bado 玉型9 例, III型3 例)和单臂外 固定组(7 例, 治疗时平均年龄为11.8 岁, 受伤时间平均为16.6 个月;Bado 玉型4 例, III型3 例)。对两 组患儿的年龄、受伤时间、术后并发症、肘关节与前臂旋转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9例患儿均获随访, 平均10 个月(6~36 个月)。术后钢板内固定组1 例发生桡骨头再脱位, 单臂外固定 组1 例发生筋膜室综合征。钢板内固定组、单臂外固定组两组患儿除1 例外, 术后屈肘功能平均120° (110°~130°), 前臂旋前功能均有15°(10°~20°)的受限。尺骨截骨成角延长后的愈合时间:钢板内固定组 平均8 周(6~15 周), 单臂外固定组平均22 周(10~44 周)。按Nakamura 等影像学评估标准:钢板内固定 组优11 例(图1), 差1 例;单臂外固定组7 例均为优。 结论 尺骨截骨成角延长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 骨折矫正尺骨骨折后畸形的关键, 截骨后的两种固定方法不同、 目的 相同。术前评估最重要:年龄小、受 伤时间短患儿选择钢板内固定, 而对年龄大、受伤时间长者选择单臂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早期手术干预的时机与指证.方法 纳入2000年1月之前出生,经保守治疗后1年内出现残余半脱位畸形,至生长发育停止(髋臼“Y”形软骨闭合)系列骨盆正位X线片完整的DDH患儿共36例48髋.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Reimers指数和CE角,并观察髋臼眉弓形态.采用Severin标准,对末次随访X线片分级,Severin Ⅰ、Ⅱ级为优良,SeverinⅢ、Ⅳ级为中差,分析两组患儿在随访过程中系列X线片各指标的改变.结果 闭合复位时平均年龄1.6岁,末次随访时平均年龄13.8岁,最终18髋(37%,18/48)为Severin Ⅰ、Ⅱ级,30髋(63%,30/48)为SeverinⅢ、Ⅳ级.两组患儿3~4岁时Reimers指数(34.4%±4.5%和43.0%±4.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岁时Reimers指数(29.3%±7.2%和40.0%±6.2%)及CE角(21.0°±5.5°和10.6°±5.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岁时Reimers指数>38%(18/18,100%)、4~5岁时Reimers指数>33%(26/30,87%)的患儿最终为SeverinⅢ、Ⅳ级;4~5岁时Reimers指数>33%且眉弓向上倾斜(26/26,100%)的患儿最终为SeverinⅢ、Ⅳ级.结论 患儿3~4岁时Reimers指数>38%、4~5岁时Reimers指数>33%、眉弓向上倾斜,明显提示远期Seveing分级为Ⅲ、Ⅳ级,应考虑手术矫正,以避免和预防成年后早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Pavlik吊带治疗不同类型发育性髋脱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复位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月至 2013年 3月,初始采用 Pavlik吊带治疗髋关节脱位的 163例(195髋)资料完整且随访超过 1年的患儿资料,男 18例(21髋),女 145例(174髋);年龄 18~129 d,平均(65.9±20.2)d;左侧 85例,右侧 46例,双侧 32例;超声 Graf分型:Ⅲ型 165髋,Ⅳ型 30髋。根据屈髋、外展时动态超声检查示能否复位及 Ortolani试验,将髋关节脱位分为可复性及难复性两类。吊带佩戴 3周后临床查体及超声检查仍示未复位或复位但不稳定者,视为吊带治疗失败。末次随访时摄骨盆正位 X线片,并在其上测量髋臼指数,根据 T?nnis标准判断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根据 Salter标准判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析年龄、性别、单双侧、脱位分类(可复性/难复性)及超声 Graf分型与吊带复位效果的关系。结果 195髋中,144髋(73.8%,144/195)经吊带治疗复位成功;51 髋(26.2%,51/195)复位失败,其中 47 髋再次行皮牵引后复位石膏固定治疗,4 例 4 髋拒绝再治疗。163 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49 个月,平均 19 个月。末次随访时,10 髋(6.9%,10/144)残余髋臼发育不良,4 髋(2.8%,4/144)发生股骨头坏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位成功率与年龄、性别及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超声分型(Graf Ⅲ∶Ⅳ型,79.4%∶43.3%)及脱位分类(可复性∶难复性,79.1%∶34.8%)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脱位分类(OR=6.071,P=0.000)及超声 Graf 分型(OR=4.629,P<0.001)是影响复位成功的独立相关因素。Graf Ⅳ型且不可复性脱位仅 12.5%(1/8 髋)复位成功。结论 Pavlik 吊带是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Pavlik 吊带适用于 GrafⅢ型可复性脱位,对 GrafⅢ型难复性及Ⅳ型可复性脱位吊带复位失败率高,可尝试作为初始治疗的手段;Graf Ⅳ型难复性脱位不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