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逆行肾内手术(RIRS)与经皮肾镜(PCNL)治疗结石直径在2~4cm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6例行经皮肾镜手术(PCNL)治疗(男性53例,女性33例),57例行RIRS治疗肾结石,结合术前和术后指标及参数,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143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前有无既往手术史、结石位置、结石平均直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RIRS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0.26±33.26) min,PCNL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55±21.5)min(P<0.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RIRS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NL组[(1.56±0.8)d vs(4.57±2.1)d,P<0.001];RIRS组、PCNL组一期清石率分别为66.6%、91.8%(P<0.05),经二期治疗后RIRS组清石率可以达到87.7%;术后3个月随访清石率分别为92.5%、92.4%(P>0.05);PCNL组总体并发症率较RIRS组高,术后PCNL组两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结论 经皮肾镜术仍然是肾结石直径> 2cm的首要选择,但多期输尿管软镜术治疗2~4cm结石也可以达到PCNL同样的清石率,且并发症少,术前严格筛选病例,RIRS术治疗2~4cm结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PCNL治疗较大的结石,且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液体流量最佳的灌注方式。方法根据液体灌注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 组,采用高度悬吊灌注法,灌注水袋液体平面距离操作镜体的平面高度为60 cm;B 组,采用压力灌注泵恒压灌注法,调节灌注泵的压力和流量为恒定值,使自软镜流出的水流呈自然抛物线;C 组,采用手推注射器灌注法,60 ml 注射器连续推注液体。分别使用 A、B、C 三种液体灌注方法对内径为3.6F 的软性输尿管镜在无光纤置入和内置入200μm 光纤两种情况下进行液体灌注,体外重复6次测定每分钟液体的灌注流量,并对这三组所测得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软性输尿管镜在无光纤置入情况下,三组的液体灌注量分别为 A 组(20.60±1.70)ml/min;B 组(39.23±2.34)ml/min;C 组(75.55±11.26)ml/min。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软性输尿管镜内置入200μm 光纤后,测定的液体灌注量分别 A 组(12.10±1.53) ml/min;B 组(22.22±1.38)ml/min;C 组(64.68±3.87)ml/min,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另外,在无光纤置入和内置入200μm 光纤两种情况下,C 组均明显高于 A 组、B 组。结论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采用压力灌注泵恒压灌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灌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过程中预置双J管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180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宫颈癌患者予以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并留置双J管至放化疗结束(实验组),88例宫颈癌患者未预置双J管(对照组),两组于放化疗6个月后在肾脏积水、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尿素氮(BUN)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放化疗6个月后Ⅱ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对照组血肌酐分别为(90.09±30.28)、(170.56±28.35) μmol/L,GFR分别为(91.30±25.43)、(30.25±10.24)mL/min,血BUN分别为(6.56±3.05)、(14.02±4.52) mmol/L;轻、中、重度积水实验组分别为5、3、1例,对照组分别为30、25、1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肾脏积水、血肌酐、BUN、GF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预置双J管在肾脏积水,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差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中预置双J管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该方法简便、适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的小鼠精原干细胞消化富集方法,为精原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和移植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120个出生4~d BALB/c新生小鼠的睾丸,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的两步消化法(对照组)和改良消化法(实验组)分离消化获得细胞悬液,并种植到铺有明胶的培养皿中,于种植后1h、5h、24h通过差速贴壁法去除体细胞,获得富集的精原干细胞.以Thy-1作为精原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别在3次差速贴壁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y-1阳性细胞的比例,比较两组精原干细胞的富集效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消化所获得的细胞数分别为(3.4±0.5)×105/睾丸和(3.6±0.3)×105/睾丸,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实验组细胞贴壁具有良好的活性,初次贴壁仅需40~50min,而对照组细胞需要4~5h甚至过夜培养才能贴壁.3次差速贴壁后,实验组Thy-1阳性细胞占睾丸细胞的比例为(56.3±4.7)%,而对照组仅为(3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消化富集法能明显提高睾丸细胞活性和富集效率,可获得大量高度纯化的精原干细胞,为精原干细胞培养和移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尿路上皮细胞是泌尿系组织工程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但是难以体外大量扩增;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尿路上皮细胞分化,但关于分化后细胞在植入动物体内后上皮生成情况,以及分化后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研究尚不多。目的: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分化并与兔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化移植物,了解分化后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效果。方法:12只8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穿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4或5代细胞以条件培养基培养2周,进行分化后细胞的鉴定。随后将分化后细胞种植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上构建组织工程化移植物,进行膀胱修补;另12只动物作为对照组以尿路上皮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复合物行膀胱修补。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并在体外扩增,由条件培养基培养诱导分化后,PCR检测提示分化后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D44表达降低,而上皮细胞标志物UP1a表达升高,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分化后细胞能表达尿路上皮特异性标志物UP1a,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表达。分化后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移植物在膀胱修补2周后可形成稳定连续的上皮覆盖,上皮层厚度与尿路上皮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移植物类似。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尿路上皮诱导分化后可作为泌尿系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能是尿路上皮细胞之外的又一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细胞外基质/温敏性水凝胶(ECM/TSH)复合支架材料与膀胱上皮细胞(UC)的生物相容性,探索其作为泌尿道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为A、B、Ci组,A组为ECM/TSH复合支架种植UC组;B组为单纯ECM种植UC组;C组为单纯培养UC组,另设无细胞培养液为空白组(D组)。应用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捕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光镜下ECM/TSH复合支架为红染的网状结构,纤维较粗,网孔较小,未见到细胞碎片;种植UC后4h可见细胞紧密黏附于材料表面;14h可见细胞沿支架纤维伸展;3d时可见黏附于材料的细胞增多、增殖明显;扫描电镜下,可见发育良好的细胞伪足沿纤维伸展,附着牢固,细胞间连接紧密,胞膜表面有ECM分泌。MTT法示各组间细胞相对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TSH复合材料具有便于细胞黏附和生长的微孔结构,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尿路上皮细胞(UCs)和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分离培养兔UCs,以1.0×105/cm2均匀接种于BAM上,观察细胞的粘附、生长及增殖.将复合物种植于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 典型的UCs呈多角形的“铺路石样”结构,抗CK AE1/AE3抗体免疫组化阳性证实为上皮细胞;BAM内部未见细胞碎片,可见排列规则而紧密连接成网状的胶原纤维;细胞种植到支架上一周后,行HE染色检测显示膀胱上皮细胞在BAM上贴附生长良好;生长曲线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生长曲线相似.结论 UCs在BAM表面生长良好,相容性较好,是组织工程良好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大鼠慢性膀胱炎模型研究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膀胱测压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环磷酰胺(CYP)组(n=10)通过腹腔内注射CYP建立慢性膀胱炎模型;鱼精蛋白(PS)组(n=10)采用膀胱内灌注PS和脂多糖建立慢性膀胱炎模型;正常对照组(n=10).各组均分别于建模后48 h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行膀胱测压.结果 清醒状态下膀胱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慢性膀胱炎模型均可见非排尿相关收缩增加伴随排尿周期的缩短.麻醉状态下膀胱测压结果显示:PS组膀胱顺应性明显下降,而CYP组则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结论 麻醉状态下的膀胱测压对于研究模型动物的尿流动力学仍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睾丸移植是短时间热缺血损伤后快速进入冷缺血的过程,冷缺血时间的长短对睾丸生精功能是否存在影响目前还缺乏明确证据。 目的:模拟临床睾丸移植缺血再灌注兔模型,探索睾丸移植冷缺血时间与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6-05/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雄性3~6月龄大白兔,体质量2.5~3.5 kg,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模拟临床睾丸移植过程的冷缺血灌注模型,对20只大白兔左侧的睾丸采用0~4 ℃ 高渗枸橼酸腺嘌呤液恒压灌注,并浸泡于0~4 ℃生理盐水中低温保存,于冷缺血后1,2,4,6 h开放左侧睾丸血流。术后24 h取双侧睾丸,以右侧睾丸作自身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Johnsen评分判断睾丸损伤程度。丙二醛检测试剂盒检测每克睾丸组织中丙二醛含量。TUNEL法检测睾丸凋亡指数。 结果:冷缺血1 h后可见睾丸生精上皮结构稍紊乱,2 h后 生精上皮开始脱落,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4 h 后生精上皮明显变薄,仅见少量的精子细胞,6 h 后生精上皮仅可见少量精母细胞,部分呈唯Sertoli细胞表现。随冷缺血时间的延长,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Johnsen评分分值逐渐下降。睾丸组织冷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的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组(P < 0.05),至4 h达到最高。凋亡细胞数量随冷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凋亡指数高于自身对照(P < 0.05)。 结论:冷缺血后4h再灌注会造成睾丸生精上皮的严重损害,提示睾丸移植前冷缺血时间应当控制在4 h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