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3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苯环喹溴铵抗炎止痒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周远大  陈小平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182-1184
目的:初步研究苯环喹溴铵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冰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模型和磷酸组胺致痒豚鼠模型上,观察苯环喹溴铵的抗炎和止痒作用。结果:苯环喹溴铵能较好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反应,降低冰醋酸诱发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缓解磷酸组胺的致痒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苯环喹溴铵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滴眼剂在家兔眼内组织分布及其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滴眼液点入兔眼后,用HPLC法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在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玻璃体内峰浓度值分别为19.43μg/g,1.58μg/ml,16.68μg/g,1.42μg/g和0.96μg/ml;其半衰期分别为0.76,0.69,0.92,0.61和1.40h。结果表明CPFX能在眼内达到较高的抗菌浓度。  相似文献   
3.
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低龄(2个月龄)和高龄(12个月龄)p21(+/+)和p21(-/-)鼠,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1、3、7d及1、3、6个月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力,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21(-/-)鼠比p21(+/+)鼠严重(P均〈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IRI 1d后出现,7d达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21(-/-)鼠比p21(+/+)鼠明显(P均d0.05)。低龄鼠IRI后1个月出现SA—β-gal染色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对侧肾此时未见衰老细胞,3和6个月时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增多,且p21(+/+)鼠比p21(-/-)鼠明显(P〈0.05);p21(+/+)高龄鼠IRI后0d双肾即可见大量的SA-β-gal染色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且较p21(-/-)鼠显著增多(P〈O.05),但1d后,p21(+/+)和p21(-/-)鼠IRI肾衰老细胞均明显减少(P均〈0.05),1个月后又呈进行性增加,且p21(+/+)鼠始终比p21(-/-)鼠严重。高龄和低龄p21(+/+)鼠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龄鼠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鼠;而p21(-/-)鼠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p21(+/+)鼠,低龄鼠更为显著(P均〈0.05)。对高龄鼠IRI后1d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p21(+/+)鼠:r=-0.82,P〈0.001,p21(-/-)鼠:r=-0.76,P〈0.0013。结论 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21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验观察曲马多对小鼠中枢情绪反应和电刺激豚鼠引起咽反射的影响,80只小鼠和40只豚鼠分成四组.表面麻醉前各组小鼠分别注射东莨菪碱:东莨菪碱加曲马多:阿托品:阿托品加曲马多。结果表明,曲马多能明显增加小鼠激怒情绪反应的电刺激次数和提高电刺激豚鼠咽反射的电压阈值(P<0.01)并能显著加强东莨菪碱对中枢的镇静作用和降低呵托品对中枢的兴奋作用。临床上观察160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分四组,表面麻醉前给药方法如上。结果表明,曲马多作辅助用药时,既可减少丁卡因用量,又可缩短手术时间,还可降低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全面加强国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社会的共识,其原因包括:(1)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心脑血管发病率就已呈下降趋势;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卒中发病却呈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的趋势。根据WHO MONICA方案,北京社区人群15年(1984—199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9%/年,P=0.03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药物NHH、NIF、TNHH对大鼠实验性脑血肿的治疗作用。以期筛选出最佳的治疗药物。方法:用动物自身血脑内注射法建立大鼠实验脑血肿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NHH组、NIF组、TNHH组和模型组。用药组从尾静脉给NHH、NIF、TNHH,2mg/kg,bid,给药容积为1ml/kg,模型组给予相应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术后72小时采血测定血清AFTT,用干湿法测血肿边缘处脑组织含水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钾盐对哇巴因诱导豚鼠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果糖二磷酸钾盐小剂量组、大剂量组、1,6-二磷酸果糖组、氯化钾组、门冬氨酸钾镁组。各组豚鼠四肢皮下插入针状电极,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离颈外静脉,缓慢推人相应药物,给药容量为1ml/100g。3分钟后。用微量静脉泵以0.053ml/min的速度恒速静脉注射0.0078%的哇巴因.  相似文献   
8.
杨辉  王宁  周远大  何海霞  范开 《中国药房》2004,15(6):337-338
目的 :探讨基因工程药物NIF、NHH、TNHH对大鼠动脉阻塞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将24只大鼠制成动脉阻塞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后分为治疗组 (3组 )和模型对照组 ,每组6只。治疗组静脉给予NIF、NHH、TNHH ,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8、24、48、72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术后72h取血测定血清APTT ,判断凝血功能 ;取脑组织行TTC染色 ,计算梗塞灶体积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各时间点行为学评分均优于模型组 (P<0 05) ,血清APTT比模型组均有明显延长 (P<0 05) ,脑组织梗塞灶体积比模型组小 (P<0 05) ,HE染色脑组织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轻。结论 :NIF、NHH、TNHH对大鼠动脉阻塞性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中以TNHH最优。  相似文献   
9.
RP-HPLC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依匹斯汀浓度及其药动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依匹斯汀浓度。方法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Kro—masilTM C18(4.6 mm×150 mm,7μm);固定进样环50μL;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5 mol·L-1KH2PO4用H3PO4调pH至3.5)(30:70),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柱温:室温;内标为替硝唑。结果盐酸依匹斯汀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1.062 5~34.0000 ng·mL-1,最低检测浓度1.062 5 ng·mL-1;方法回收率为94.02%~106.46%;日内、日间RSD分别为2.54%~8.09%和4.90%~9.09% 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盐酸依匹斯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胸部特殊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s)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胸部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1例SFTs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8.3岁,肿瘤大小3~30 cm,13例来源于胸膜,8例来自胸腔内其他特殊部位(包括1例气管源性、1例肺内来源)。17例患者接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2例接受姑息性切除,2例未手术。1例未手术者失访,其余20例患者随访1~96个月,其中1例未手术患者出院后死于心脏病,有3例分别于术后第12、26、72个月复发,接受了再次手术。7例术后或者穿刺活检证实为恶性。  结论  胸部SFTs以胸膜源性为主,外科手术效果好,复发后再次切除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