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动脉穿刺后血管闭合器、血管压迫器、弹力绷带加压法3种止血方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21例行周围血管介入术的非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号将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n=42,应用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血管压迫器组(n=40,应用股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与弹力绷带压迫组(n=39,应用弹力绷带压迫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手术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观察其术后1 d轻度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血管压迫器组和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且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1 d,血管闭合器组、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低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血管压迫器组、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且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1 d,3组患者的轻度及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后3种止血方式均影响穿刺部位附近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血管闭合器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管压迫器,弹力绷带加压法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B超广泛应用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胆囊息肉如同胆囊结石一样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以往对胆囊息肉的治疗均采用胆囊切除,近年来胆道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出现了保留胆囊趋势,满足了广大患者的要求.1996年5月至1999年9月,我科共行18例微创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并且保留有功能的胆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6岁.因间断腹痛、腹胀,伴有腹泻及血便半个月余,于2011年1月收入院.肠镜检查:距肛门25~30 cm可见肠腔环形狭窄,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充血、糜烂.病理学检查:结肠中分化腺癌.钡灌肠显示: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位性病变,局部肠管狭窄,黏膜呈不规则纵行排列.患者为多子女经产妇,经患者同意,决定行经阴道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541例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95例行传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35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 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47.5±15.1)min vs(55.3±18.2)min,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9.8±3.5)ml vs(24.6±10.4)ml,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单孔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8.6±5.9)h vs(30.1±10.6)h,P〈0.05、(13.5±3.2)h vs(20.5±7.6)h,P〈0.05及(5.2±2.1)h vs(7.6±2.8)h,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1.6%vs 8.9%,P〈0.05)及(9.3%vs 20%,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形体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广泛的腹腔探查,协助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一致性检验在评价外科学临床教学效果中的意义。方法以普外科见习和实习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进行有针对性教学(n:15)和常规教学(n=21),统计两组间体检的Kappa指数。结果对于Morris点压痛知识点,接受有针对性教学的学生掌握情况较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更优。结论运用Kappa指数,选择某些体检项目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由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69例,行胆肠吻合术治疗37例(胆肠吻合术组)、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32例(ERBD组)。结果与ERBD组相比,胆肠吻合术组首次住院时间长、术后早期并发症多、黄疸复发率低、再次住院次数少、中位生存时间长(P均〈0.05)。结论对无法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在患者情况许可、预计有较长的生存期(〉6个月)时适合行胆肠吻合术;患者一般情况差、预计生存时间较短(〈3个月)时行ERBD。  相似文献   
7.
1995年至1998年,我院普通外科应用网片(MESH)行巨大腹股沟疝修补术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在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宣教与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术后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应用李克特(Likert)6级评分法对胃肠道障碍主要症状评分,分析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0.69%(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t=6.005,t=3.051;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发热、腹部压痛、乏力、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与表现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热、腹部压痛、乏力、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与表现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  相似文献   
9.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其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例、肝血管瘤2例、肝囊肿3例、脾囊肿1例共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脐下缘做约1.5 cm弧形切口,穿刺3个5mm Trocar,其中2例采用Tri-Port切除肝血管瘤,术中使用多角度可旋转分离钳。结果:30例均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24例胆囊患者平均住院1.2d,5例肝脏手术、1例脾囊肿患者平均住院4d,术后30例患者均未发生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患者疼痛轻,同时具有手术瘢痕小、美观的特点,但腹腔镜器械尚待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共收治腹外疝105例,男性10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7.4岁。局麻、椎管内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结果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轻,无手术死亡。切口无1例感染、无出血;术后有21例出现尿潴留,其余手术并发症均未发现。无复发。结论本术式较传统的疝修补术操作简单、迅速、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原发或复发性腹外疝最常实施的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