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对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肿瘤学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泌尿外科采用L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292例,将其中采用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83例纳入观察组;对另外209例接受经典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选择其中83例纳入对照组。全组共166例,年龄45~75(64.0±7.3)岁,BMI 21~31(24.4±2.4)kg/m2。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缘阳性(PSM)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3年、5年无生化复发(BCR)累积生存率;根据术后每天使用的尿垫数量进行控尿功能分级评估,分别于拔除导尿管后的当天(第1个24 h)、1周及1、3、6、12个月时,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危险分级、膀胱颈和神经保留与否等临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16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SM率为10.84%(9/83),低于对照组的13.25%(11/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 P=0.633)。2组患者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3.7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年、5年无BCR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和73.2%,对照组分别为91.4%和7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 P=0.535)。在拔除导尿管后当天、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39.76%(33/83)、53.01%(44/83)、66.27%(55/83)、90.36%(75/83)和97.95%(81/83),对照组为16.87%(14/83)、21.96%(18/83)、38.55%(32/83)、53.01%(44/83)和68.67%(57/83);观察组控尿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4.09、-3.78、-5.61、-4.99,P值均<0.001);拔管后12个月,2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98.80%(82/83)和93.98%(78/83),控尿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P=0.094)。术后3个月,观察组控尿(完全+社交)率达100%(83/83),高于对照组的73.49%(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6, P<0.001)。结论 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且不影响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相关对比剂脑病(CIE)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因脑血管病接受介入治疗后发生CIE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介入治疗包括4例动脉瘤栓塞术、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介入取栓术、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及1例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12 h内6例新发偏瘫、1例偏瘫加重,出现癫痫及视力障碍(皮质盲)各4例,意识障碍3例,失语1例;影像学表现包括MRI显示术侧大脑皮层肿胀、脑组织呈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3例、两侧枕额叶DWI高信号1例,CT显示3例术侧脑沟高密度影。经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2~5天后新发症状消失,2~14天后体征好转或消失;6例治疗后9~48 h、1例治疗后5天复查显示上述异常征象减弱或消失,脑血管MR造影(MRA)颅内动脉均未见狭窄及闭塞。结论 CIE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异性,及时确诊并给予相应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恢复情况。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将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的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观察组(n=53)和未保留的对照组(n=51)。2组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行保留神经的LRP。根据每天使用尿垫数量评估尿失禁恢复情况。尿失禁完全恢复定义:每天使用尿垫0个。拔除导尿管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 拔除导尿管当天(24 h),1、3、6和12个月尿失禁完全恢复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9.6%(21/53) vs.17.6%(9/51),P=0.013;66.0%(35/53)vs.35.3%(18/51),P=0.002;84.9%(45/53)vs.56.9%(29/51),P=0.002;92.5%(49/53)vs.70.6%(36/51),P=0.004;98.1%(52/53)vs.84.3%(43/51),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术前三维CT引导下钩丝定位技术对胸腔镜手术的增益价值。方法收集行胸腔镜手术切除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92例,其中术前行三维CT引导下钩丝定位者37例,未行定位者55例。回顾性分析术前钩丝定位对胸腔镜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并对其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三维CT引导下钩丝定位成功率100.0%,定位操作时间平均(11.5±7.2)min,并发气胸及出血发生率为56.8%(21/37)。钩丝定位后胸腔镜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为5.4%(2/37),平均手术时间为(21.7±8.0)min,平均住院时间为(9.5±3.5)天。未定位直接行胸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为29.1%(16/55)、平均手术时间(45.9±10.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1±4.5)天。分别进行X。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三维CT引导下钩丝定位技术安全、准确,降低了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缩短了胸腔镜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具有很好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匀场和矩形视野采集技术的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扫描方式进行肺结节成像的价值.方法:连续的25例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采用3.0T MRI超导成像仪(Philips Achieva 3.0T TX)进行DWI,先进行常规扫描(普通匀场、正方形视野采集),然后改进方式扫描(容积匀场、矩形采集),B值为0、300、600、900和1200s/mm2.两位资深胸部影像医生和一位技师共同评价两组图像,测量各组图像的AppCNR、SNR以及肺结节ADC值,并统计分析.结果:改进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56±0.04)高于常规组(1.52±0.06) (P<0.05).改进组各B值图像的AppCNR和SNR均对应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附加容积匀场并减小相位方向视野的DWI扫描方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且不影响ADC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0例肝脓肿和31例坏死囊变肿瘤术前或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增强MRI和DWI检查。分析各病变DWI及ADC图像并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肝脓肿与坏死囊变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所有图像分三组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Ⅰ组为为CE-MRI结合常规MRI;Ⅱ组DWI结合常规MRI;Ⅲ组为DWI、CE-MRI联合并结合常规MRI,分别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组间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应用McNemar’s test方法,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脓肿脓腔部分与肿瘤的坏死、囊变部分在T1WI上均呈低信号、在T2WI上均呈高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17例肝脓肿(脓腔未液化)脓腔部分DWI上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3例肝脓肿(脓腔完全液化)脓腔部分及肝脏肿瘤的坏死、囊变部分在DWI上为低信号,ADC图为高信号。肝脓肿脓腔的平均ADC值(0.89±0.21)×10-3 mm2/s明显低于肿瘤囊变、坏死部位的平均ADC值(2.36±0.47)×10-3 mm2/s,并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评价以ADC值1.81×10-3 mm2/s为阈值鉴别脓肿与坏死囊变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3%、85.7%;Ⅰ组、Ⅱ组、Ⅲ组诊断肝脓肿的敏感性分别为65.0%、85.0%、100.0%,Ⅰ、Ⅱ组间及Ⅰ、Ⅲ组间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Ⅱ、Ⅲ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ADC图和ADC值的测量在鉴别诊断早期及成熟期肝脓肿(脓腔未液化)和坏死、囊变肿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对吸收期肝脓肿(脓腔完全液化)的诊断仍需结合增强检查,并DWI能为肝脓肿的分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及追踪随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6岁,因“反复劳累后发热、咳嗽伴痰中带血1年”于2011年4月20日就诊.患者于2010年4月起,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鲜红色血,每天4~5口鲜血为主,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胸痛、盗汗,经青霉素抗菌治疗(生理盐水100 ml加青霉素钠480万单位,静脉滴注,2次/d)3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患者未了重视,未行特殊检查.否认皮肤出血和尿血.否认肺结核、慢性肝病及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个人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8.
潘江峰  邝平定  应明亮  李鲁  施红旗  舒锦尔 《浙江医学》2016,38(11):826-828,832
目的探讨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方法分析85例高分辨靶扫描影像表现为pGGN且最大径>5mm的99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分为浸润前病变组(AAH+AIS;79个)和浸润性病变组(MIA+IAC;20个)。图像评价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密度、边界、病变边缘、形状、病变内部和周边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密度、边界、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病变组分叶/毛刺出现率(80.0%)高于浸润前病变组(38.0%)(P<0.01),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出现率(35.0%、50.0%)也高于浸润前病变组(2.5%、25.3%)(均P<0.05)。ROC曲线显示以病变直径10mm为分割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8,区分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75.9%。结论pGGN病灶>10mm,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提示肿瘤有浸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原发灶切除术及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CRNE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录的转移性CRNEC患者的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均衡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Log-rank等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生存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选取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符合相同筛选条件的转移性CRNEC病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SEER数据库提取39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转移性CRNEC患者,其中接受原发灶切除术172例,未行手术221例,倾向评分匹配后纳入的原发灶切除术患者和未手术患者各172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手术患者比较,原发灶切除术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更长(P<0.05);而与术中阳性淋巴结数8枚及以下的患者比较,术中阳性淋巴结数8枚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及治疗方式是影响转移性CRNE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于接受原发灶切除术的CRNEC患者,直肠神经内分泌癌、阳性淋巴结数8枚及以下、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与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更长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灶切除术可为转移性CRNE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原发灶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原发灶切除术,且术中阳性淋巴结数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乳头状瘤(Intrahepatic biliary papillomatosis,IHBP)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BP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5例IHBP患者中2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1例腹痛伴发热、1例左腰背部酸痛,1例体检时发现。影像学特点:5例均发现全胆管树系统扩张,胆总管下段无明确占位或结石,受累肝内胆管相对比另一肝叶胆管或胆总管不成比例的扩张,受累肝内胆管呈"瘤样"扩张,扩张的肝内胆管出现乳头状或长条状肿块影,MRCP示扩张胆管内多发乳头状及条状充盈缺损,3例位于右肝内胆管、2例位于左肝内胆管,肿块直径约0.3~2.5 cm,于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MR 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多呈等高信号,DWI上呈乳头状及条状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强化。结论:IHBP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MRCP、DWI及动态增强检查,熟悉该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IHBP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