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浮肘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浮肘损伤患儿临床资料,男14例,女5例;年龄14个月~13岁7个月,平均8岁。肱骨髁上骨折均为GartlandⅢ型。开放骨折1例,合并血管损伤1例,神经损伤6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 h~2 d,平均7 h。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桡骨远端骨骺损伤或合并尺骨远端骨折(或骨骺损伤)行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尺桡骨干中段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固定。结果 18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周~7个月,平均3个月;神经损伤均于8周内完全恢复。1例血管损伤术后第2天可触及桡动脉搏动,11 d后彩超显示血流正常。1例患儿肘关节伸直受限约10°,其余患儿肘关节及前臂活动正常。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Flynn标准,达优16例,良1例,可1例。结论浮肘损伤多发生在较高能量损伤中,易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部位骨折,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运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近端骨折3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男20例,女15例;年龄3岁6个月~11岁10个月,平均7岁10个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8~39个月,平均27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7例,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物失效、骨骺早闭、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结论 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近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取出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外伤性脊髓损伤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老年脊髓损伤平均67岁,男女性别比3.759,由跌倒引起的78例(56.5%)、交通事故引起的31例(22.5%),颈脊髓损伤121例(87.7%),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33例(23.9%)。结论跌倒是老年外伤性脊髓损伤的主要损伤原因,颈脊髓损伤比例大。  相似文献   
4.
儿童骨的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骨的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1990年~2003年收治11例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9岁,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4例;单发胫骨4例,髂骨、颈椎、胸椎各1例。结果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2例行放疗治疗,1例未在我院治疗。8例行手术治疗者均经病检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7例在术后2~3个月内愈合,功能完全恢复。1例在术后3个月时发现植骨有部分吸收。结论本病为郎格罕氏细胞增多症,病灶刮除植骨或小剂量放射治疗可减轻疼痛,促进患骨愈合,早日负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小儿盂氏骨折脱位及陈旧性盂氏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创伤病理解剖、治疗结果及发生漏、误诊、误治的病例进行研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对170例盂氏骨折脱位患儿的致病原因、治疗方法、术中所见、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3例中,优59例,良15例,一般9例,差5例,结论 (1)盂氏骨折脱位的定义应为:尺骨干骨折合并桡-肱及桡-尺脱位,合并/或不合并桡骨上1/3骨折、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骨折脱位;(2)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不应诊断为盂氏骨折;(3)提出“超伸直型”盂氏骨折的概念;(4)尺骨骨折的稳妥治疗及坚强内固定是治疗盂氏骨折的关键;(5)桡骨颈骨折既要对位好,更要对线好,以免以后发生旋转障碍;(6)急诊患儿可行环状带修补术及关节囊紧缩术,晚期患儿应行关节囊紧缩术,不主张行环状韧带重建术。  相似文献   
6.
肱骨内髁骨折好发于儿童 ,是一种少见的损伤。骨折块通常包括肱骨滑车内侧 1/ 2以上和 [或 ]肱骨内上髁 ,与肱骨外髁骨折形成互为对称的“镜像”损伤。骨折块因受前臂屈肌群的牵拉多发生旋转移位 ,为关节内骨骺损伤。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 ,若复位不良不仅妨碍关节功能恢复 ,而且可能引起肢体发育障碍 ,继而发生肢体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我院1979— 1999年共收治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共 9例 ,男 7例 ,女 2例。年龄 9.8~13.6岁 ,平均 11.4岁。左侧 6例 ,右侧 3例。骨折类型为Ⅱ型 2例 ,Ⅲ型 7例。新鲜骨折 8例 ,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 结果 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的60岁以上的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水平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136例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中,39例发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20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7例,消化系统并发症6例,泌尿系统并发症5例,褥疮5例,感染1例,双下肢痉挛1例,其中8例发生2种以上并发症。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手术与否与并发症相关(P<0.05)。运动评分和手术与否是老年脊髓损伤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运动评分与并发症呈负相关(P<0.05),手术与否与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结论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发生多系统并发症。脊损损伤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越大,手术会增加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18例行闭合或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 18例获得18~48个月随访,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1例,可1例。均无内固定物失效、骨骺早闭、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结论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取出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23例(24侧)。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15例(16侧),Ⅲ型7例。内固定方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及螺丝钉固定各6侧,克氏针加丝线固定3侧,单纯克氏针固定2侧,钢丝环扎固定1侧,骨片摘除5侧,冠状突重建1侧。结果对随访资料完整的20例(21侧)进行9~28个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根据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肌力,以及稳定性进行评定疗效:优9侧,良6侧,可3侧,差3侧,优良率71.4%。肘关节半脱位2例,骨化性肌炎2例,无肘关节脱位及肘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结论Ⅲ型骨折、明显移位及伴有肘关节不稳的Ⅱ型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不仅可以复位、固定骨折,同时也可修复或重建损伤的韧带,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练习;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