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后6年"入院。入院查体口唇及四肢末梢中度紫绀,单一心音,心脏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杵状指(趾)。经皮血氧饱和度75%~80%,入院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双向格林术后,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处血流速度0.42 m/s。入院行心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三维重建了解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实习生职业感染的现状。方法:针对湖北省内4家综合医院主要临床科室实习3个月以上的医学实习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不记名填写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408名医学实习生中,职业接触感染比较常见,其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和经血液接触传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2.3%,结核感染率为1.0%,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结论:应加强医学实习生职业感染教育和管理;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用器材。  相似文献   
3.
肺炎衣原体感染血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我院呼吸科及小儿科15514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清,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定性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结果:6年检测样本数15514例,总阳性率为5.6%。一年中各月份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儿童和成人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各年龄段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CP感染率较高,高发月份为12月。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进行CP抗体测定,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舌癌是口腔癌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约占口腔癌的32 3%~ 5 0 .6 %。原发癌较大的患者常需行舌癌联合根治及修复术。本文结合两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发生感染病例就术后护理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例 1 患者男 ,5 4岁 ,于 1994年 12月 13日以“舌右缘肿物伴疼痛半年 ,右颌下肿物一月”主诉入院 ,入院查体见 :舌右侧缘肿大约 2× 2× 1cm3,颈深上淋巴结肿大 2× 1× 1cm3,病理诊断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术前行化疗平阳霉素 8毫克肌肉注射 ,连用 10天后颈部淋巴结不能触及 ,舌体部肿块缩小不明显 ,术前常规洁牙 ,口腔准备 ,于 19…  相似文献   
5.
舌癌联合根治术后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背景: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以疗效可靠、远期通畅率高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首选和标准技术.但左乳内动脉是否合适行序贯吻合及序贯血管的血流量是否能满足人体需要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左乳内动脉原位与游离状态的血流量之间的差别.方法:选择2008-03/2009-03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6例,术中先游离出左乳内动脉近端一小段无蒂光滑区,待循环稳定后,利用即时血流检测仪先进行左乳内动脉原位血流测定,再将左乳内动脉所有侧支完全离断,在远端离断之前,进行左乳内动脉原位游离状态的流量测定.结果与结论:56例冠心病患者左乳内动脉主干原位血流明显好于游离状态的主干原位血流[(32.0±5.0),(10.0±1.2)min,P<0.01],表明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与其分支数目有关;左乳内动脉具有一定的流量储备,可为冠脉搭桥序贯吻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晚期肿瘤病人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近30年来,研究显示与冠心病(CHD)相关的男性死亡率预计将翻倍,女性死亡率将增加80%[1]。中国高胆固醇血症多中心合作小组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高脂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也在增加[2],高脂血症可作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脂质代谢的体质调理有效的预防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性中风的最优化针刺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用体针治疗,B组采用头体针治疗,C组采用头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组(头体针)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体针组合是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最佳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