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前颌中缝牵张修复牙槽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缝牵张成骨技术以组织再生的原理修复牙槽裂。方法 采用犬牙槽裂模型 ,牙槽裂形成术后 2周 ,于前颌中缝处安置缝牵张器 ,外张力 2 0 0g。牵张 2~ 3周 ,裂隙侧的前颌骨向侧方移动贴紧远中裂缘 ,用局部黏骨膜瓣修复牙槽裂隙。保持 2周后去除缝牵张器。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对照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 ,无自发骨性愈合。前颌中缝牵张后 ,裂隙侧前颌缓慢向裂侧上颌靠拢 ,2~ 3周与远中裂缘密切贴合。X线片示前颌中缝呈现由窄渐宽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后方 ,三角区域的骨密度逐渐增加。骨膜成形术后 3个月 ,原牙槽嵴缺损处骨质连续性完全恢复 ,且牙槽骨段在三维方向上均与对侧相同。前颌中缝恢复正常直线形态。结论 该牙槽裂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前颌中缝牵张诱导缝区新骨形成 ,一侧前颌向裂隙移位和局部骨膜成形可达到完善的牙槽裂修复。  相似文献   
3.
NiTi-SMA缝牵张器腭部插植的组织反应和镍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NiTi SMA)以其超弹、形状记忆、可塑等独特性能而引起医学界广泛兴趣 ,并被应用于腔道重建 ,骨折复位固定 ,畸形矫治等[1 ] 。根据颅颌面外科需要 ,我们设计了NiTi SMA缝牵张器 ,插入腭骨组织内[2 ] ,为探讨其应用安全性 ,对其局部组织反应和体内镍含量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航空部航空材料研究所形状记忆合金研究室提供的NiTi SMA丝材 ,直径为 1 0~ 1 2mm ,镍含量为 5 0 8% ,钛 49 2 %。按应用需要弯制成环形或弓形缝牵张器[2 ] ,体内插入部分为丝材的一段 ,与软组织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腭骨外侧缝牵张的长期效果和对颌面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头颅测量方法对经过腭骨外侧缝牵张的6只和正常对照8只Beagle犬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实验组犬两侧腭骨水平板均在中线形成骨性愈合。两组动物面长度和高度变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面宽度,腭骨水平板宽度和垂反间距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采用腭骨外侧缝牵张成骨的方法,能够使缺裂的腭骨板形成永久而完善的骨性修复;对在长度和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唇裂患者塑造一个正常唇的美好形态。改进现在常用的手术对人中嵴、人中窝和朱缘弓这三个重要美容结构的塑造中的缺欠,使修复后的上唇丰满、松动。方法 在鼻小柱裂侧面形成一个矩形瓣,将其与人中一起垂直下降,补充裂侧唇人中的长度不足和保持朱缘弓在下降的正常位。结果 3 年来,共用新法修复单侧唇裂23 例,双侧唇裂9 例,继发唇裂畸形14 例。都没有常用方法的缺点。结论 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是较常用手术更符合整形外科从隐蔽处采取组织来修复组织缺损的原则的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6.
早期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提高腭裂治疗的语言效果。方法 按规定指征选择6 ̄12个月腭裂患儿;以单侧手术为主要方法进行腭裂初期修复;手术年龄以手术当日计;以称重和检验法估计失血量;严密观察和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个月,术中平均失血量35ml,术后红细胞数平均下降75万,血色素平均下降1.9g,无喉水肿、呼吸道感染、继发性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结论 现有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早期腭裂修复。  相似文献   
7.
腭横缝牵张环上颌缝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腭横缝牵张后各有关缝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与上颌各部结构变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四环素荧光标记和组织学方法对腭横缝牵张犬和相同年龄的正常犬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额颌缝和前颌缝等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幼犬各缝成骨活动较活跃,随年龄增加缝细胞成分减少。实验犬则表现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剧增,新骨和结缔组织纤维循张力方向排列。腭横缝分离宽度最大,新生骨质最多;颧颌缝和额颌缝由于多骨性交错,骨沉积和骨吸收同时存在;颧颞缝新生骨小梁和胶原纤维由于滑动而改变排列方向;前颌缝表现牵张侧受压呈退行性变,对侧呈增殖性改变。结论 腭横缝牵张可以诱发环上颌诸缝广泛的组织反应;各缝因受力大小和方向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骨缝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临床探索骨缝牵引成骨修复腭裂的新技术。方法 选择2~4岁的腭裂患儿。一期手术在全麻下安置腭裂牵引器,牵引腭骨向中线和向后移动;牵引期持续约4~5个月。裂隙合拢后进行二期手术,修复裂隙。用误差为0.2%的游标卡尺,测量牵引前和牵引后上颌牙弓宽度、裂隙宽度和硬腭长度。结果 临床应用8例。2例因牵引器在安置后l周内脱落而终止牵引。6例经不同时间的牵引后,裂隙缩小,裂隙两侧的组织显著延长。其中牵引时间最长为126d,最短为37d;裂隙宽度平均缩小6.5mm;硬腭长度平均延长4.8mm。结论 临床证实了骨缝牵引具有诱导腭部组织再生、关闭或缩小裂隙和延长硬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双环形切口的乳房缩小整形术乔群,凌治淳,周刚,宋儒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北京100041)在对经典的15种乳房缩小整形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双环形切口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并在手术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形成了本手术方法的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腭咽部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与改良兰氏腭裂修复术后患者的X线片比较,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对软腭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1988年10月~2000年10月,治疗腭裂及腭咽闭合不全患者62例。其中腭咽部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A组)32例,年龄2~26岁;改良兰氏腭裂修复术(B组)30例,年龄4~23岁。采用鼻咽部钡造影X线侧位片检查方法摄取静止和发“i”音时的侧位片,进行X线片定点。测量指标包括:1腭咽闭合状态,2软腭运动长度,3软腭运动角度,4解剖提肌隆突点(levatoreminenceinanatomy,LEA)-腭咽闭合水平线(velopharyngealclosureline,VCL)距离,5LEA变化值,6LEA与运动提肌隆突点(levatoreminenceinphonation,LEP)值的比较,7LEA与LEP的差值,8后鼻棘点(posteriornasalspine,PNS)-软腭鼻腔侧连线(softpalateline,SPL)-LEA与PNS-SPL-LEP值。结果A、B组的腭咽闭合完全优良率状态分别为83.3%和53.3%(P<0.01);软腭运动长度:A组静止时和发“i”音时分别为36.77±4.23mm和39.57±5.80mm(P<0.05),B组静止和发“i”音时分别为36.70±5.81mm和39.15±6.89mm(P>0.05);软腭运动角度:A组为18.97±11.13°,B组为25.55±13.02°(P<0.05);LEA-VCL距离:静止时A组为-5.57±5.26mm,B组为-13.47±4.21mm(P<0.001);LEA变化值A组为7.63±5.29mm,B组为13.10±9.13mm(P<0.01);LEA与LEP值的比较:A组分别为21.79±3.18mm和20.33±4.29mm(P>0.05),B组分别为21.56±4.11mm和19.41±3.50mm(P>0.05);LEA和LEP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P>0.05),B组(P<0.01);PNS-SPL-LEA与PNS-SPL-LEP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P>0.05),B组(P<0.05)。结论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软腭运动和腭咽闭合功能的恢复。软腭运动角度及软腭向上运动范围并不是构成理想腭咽闭合的主要因素,而腭咽部肌肉重建后的协调运动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