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后腹腔镜手术需行CO2气腹提供手术操作空间,CO2长时间在腹膜后间隙高压灌注,而腹膜后腔血管丰富,有广泛的疏松结缔组织,给CO2弥散提供了巨大的面积,且缺乏腹膜对CO2的屏障作用,因此,后腹腔镜与经腹腹腔镜相比CO2吸收更多,术中、术后常常出现不同程度CO2蓄积。本文探讨全麻下后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通气策略对CO2排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起作者采用硬腰联合阻滞(CSEA)用于前列腺手术,获得良好麻醉效果;并对比观察了两点双针穿刺法(双针法)和单点套针穿刺法(套针法)两种CSEA操作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急性期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探讨HZ 急性期疼痛程度和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Z 急性期患者60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A组(PHN 未发病)和B 组(PHN 发病),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HZ 急性期疼痛最严重时VAS评分,采用流式模拟微球分析技术检测HZ 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 B 组急性期疼痛最严重时VAS 评分高于A 组(P<0.05).A、B 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A 组比较,B 组IL-6水平增高(P<0.05);A、B 组间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HZ患者急性期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Z 急性期疼痛程度及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与PHN 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椎体骨折内固定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5例,均选择全身麻醉。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硝酸甘油组(I组)、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组(Ⅱ组)和非控制性降压组(Ⅲ组),每组 25例。I组手术开始时以1μg/kg·min-1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调整硝酸甘油剂量,内固定毕或肿瘤切除后停止降压;Ⅱ组手术开始时给予拉贝洛尔0.2 mg/kg,同时以1μg/kg·min-1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根据血压及心率追加拉贝洛尔和调整硝酸甘油剂量;Ⅲ组不行控制性降压。结果Ⅱ组较I组血压容易控制,Ⅱ组硝酸甘油用量与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出血量及输血量与I、Ⅱ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两组降压15 min后的 MAP均较降压前降低30%左右。I组降压15min后的心率与降压前相比,有明显差异,Ⅱ组无明显差异;停止降压15 min后的MAP I组恢复为降压前的109%,Ⅱ组恢复为降压前的94%,Ⅱ组比 I组升压过程更加平稳。结论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可减小硝酸甘油用量,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低血压状态易于维持,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结果 术后仅3例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为胃癌.结论 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大部分同时存在浸润性癌,建议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全麻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应激反应抑制、循环和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一Ⅲ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时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给予0.06 ms/kg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0μ/L输入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0μg/L输入瑞芬太尼及血浆靶浓度从2.0μg/L分阶段增至4.0μg/L输入瑞芬太尼,同时给予血浆靶浓度3.0μg/L异丙酚及维库溴胺完成麻醉诱导.除B组在胆囊取出后停止芬太尼输入外,各组所有药物均在术毕时停止输入.予10、T1、T2、T3和T4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测定血清皮质醇、醛固酮和血糖浓度.记录苏醒拔管时间、术毕至出恢复审时间、拔管时OAA/S评分和从术毕至OAA/S评分达5分时间.记录麻醉手术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MAP及H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组最为明显,MAP及HR分别下降至(59±12)mm Hg和(54±6)次/min(P<0.05);4组患者苏醒拔管时MAP及HR均增加,A、B两组增加显著,分别增高至(113±13)mm Hg、(81μ8)次.min和(110μ12)mm Hg、(80μ7)次/min(P<0.05);A、B两组T4点皮质醇、醛固酮浓度比T0点明显增高(P<0.05);C组阿托品、麻黄碱、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使用总次数为20次,比其余3组明显增加(P<0.05).C、D两组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OAA/S评分至5分时间比A、B两组明显缩短(P<0.05);C、D两组拔管时OA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TCI可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和上腹部手术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苏醒迅速且质量高,分步TCI时循环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1995年10月至2003年2月58例严重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中采用传统监测与改良监测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眼带状疱疹(HZO)累及三叉神经眼支所支配的范围,占所有带状疱疹的10%~25%。如治疗不当,预后较差,可能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并发眼部慢性炎症,甚至视力丧失[1]。现将本院眼科和皮肤科就诊的眼带状疱疹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后镇痛,但临床镇痛效果不太理想,病人术后仍诉胀痛、不适,甚至少数病人加用哌替啶等镇痛药辅助镇痛。为了探寻一种较好的联合镇痛方法,本文拟对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 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全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比研究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在全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腹部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F、R组和RF组,每组20例。F组血浆靶控芬太尼术中镇痛,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根据手术刺激调整,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止;R组用瑞芬太尼替代芬太尼;RF组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胃肠道吻合操作完成前主要由芬太尼维持镇痛,其后主要由瑞芬太尼维持镇痛。结果 R组诱导时发生呛咳、肌肉强直、心动过缓均比其余两组多。R组苏醒期MAP和HR与其余两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苏醒期R组发生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均比其余两组增多明显。与F组相比,R和RF组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RF组瑞芬太尼用量与R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RF组芬太尼用量与F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R、RF组的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OAA/S评分明显比F组高(P〈0.05)。RF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疼痛评分与R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种麻醉方法术中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满足手术要求。但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既能提供完善的镇痛,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又能苏醒迅速且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